通 讯 员 陈德桥
本报讯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2日,我市举行世界气象日纪念大会,来自林业、水文、交通、生态环境等部门的专家70余人在市气象局集会,为今年汛期气候趋势“把脉会诊”,为提升我市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言献策。
据了解,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太阳、地球与天气”,太阳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提供能量。它驱动着天气、洋流和水文循环,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日常活动,了解太阳如何影响天气和气候,对防灾抗灾非常重要。去年汛期强降水过程较历年偏少,主汛期降水分布不均匀,降水集中期明显,造成区域性洪涝严重。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市气象部门早准备、早部署,坚持24小时值守,严密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制作和发送各类气象服务材料120期,共启动各级别气象灾害应急响应3次,通过报刊、网络发布重要天气消息10余次,为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先为动力,以发展智慧气象为抓手,以信息化为基础,着力构建无缝隙、精准、智慧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主体、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着力构建聚焦核心技术、开放高效的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全面提升气象综合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全面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为衡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