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天气冷紧闭门户
正确做法:在冬季,人们往往最关心室外的温度,而忽略了室内的通风和湿度。房间温度太高而且湿度太低,也会引起身体不适,极易发生疾病。冬季室内保湿,除每日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湿度外,也可在散热设施附近放一盆水,让水慢慢蒸发,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此外,在居室内养几盆花草或是购买加湿器,也可调节室内湿度,使居室内充满清新空气。经常呆在室内的人别忘了适当开窗通风。
■误区2:早点起对身体好
正确做法:专家强调,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不宜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误区3:秋冬必进补,多吃有益
正确做法:进补也需分寒热,冬进补是民间固有观念。事实上,小雪之后的饮食需要区分寒热。脸红血热及脸绛色血黏稠的人不宜吃温补食物;血热的人应吃偏凉性食物,血黏稠的人应吃平性食物。凉性食物应热吃,如白菜、萝卜不宜生吃。
腰背寒凉为肾阳虚,四肢寒凉为肝阳虚,肝肾阳虚且血不热不稠者,可适当吃温补食物;肝肾阳虚且有饮酒习惯的人可适量饮酒,喝白酒、黄酒应加热。
日常注意饮食清淡,一旦不当,就会导致疾病和人体早衰,更会使体质变差。尤其是本身情绪就容易抑郁者,更应该注意饮食调养。通常情况下,抑郁症者进食后不易消化,这会直接影响到脾脏的运作和吸收。
■误区4:抗寒饮食首选火锅
正确做法:冬季因为气温比较低,所以很多人会喜欢吃火锅等燥热的食物去补充身体需要的能量。但是人体常因室内供暖、穿得严实,内热散不出去而上火,所以肉食不宜大量,荤素搭配的比例最好是1∶5,多搭配些清火滋润的食物。适时吃一些清凉的小吃也是不错的冬季膳食选择。
■误区5:天冷减少户外活动
正确做法:在小雪节气里,要保持愉悦心态,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学会调养自己。不要宅在家做忧郁男女,要动起来。
■误区6:户外锻炼越早越好
正确做法:小雪节气过后,天气渐渐进入真正的寒冷,室内外温差渐大。多穿衣服来御寒,注意保暖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最要保护的就是心脏。对于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这段时间里,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而不是越早越好。由于这一阶段室内外温差较大,到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提前做好热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