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农历八月十三,也就是公历十月二日的一页日历上,父亲用铅笔工整地记着“安门大吉”四个字。其实,从节前开始,父亲就已经购置了二米六四高的淡黄色“松木门”,门楣上镌刻着“耕读第”三个刚劲有力的黑色大字。
那两个金色的门环,涂着深秋暖暖的阳光,让自己安然而快乐。这成为我老家新盖的大门最惹眼的一个细节。
去年国庆长假,我和妻小三口人回到乡下老家。帮助父亲修盖大门时,我很快就发现,在农历八月十三,也就是公历十月二日的一页日历上,父亲用铅笔工整地记着“安门大吉”四个字。其实,从节前开始,父亲就已经购置了二米六四高的淡黄色“松木门”,门楣上镌刻着“耕读第”三个刚劲有力的黑色大字。父亲又请永吉老哥为帮手,准备好了面沙、石砂、木板、砖和水泥等一应物料。我和他是匠人的副帮手。匠人请的是出了名的金师傅。按照测算,我们在十月一日动工打基础,十月二日全面砌砖立门。和水泥、提水泥、抹水泥,印砖、抱砖、砌砖,工序较多。
盖房修院,关键在于匠人,也就是师傅,盖大门更不待说。匠人是整个工程中挑线子的,乃主角,在整项工程中,说他是统帅,或者指挥官、或者领头雁、或者顶梁柱等等,都不为过。他是设计的高手,更是实干的高手,他是农村中懂规划的人,也是精明的土数学家。他只要皮尺或卷尺一搭,口里再念叨一下,多少公分就出来了。
这样的师傅我们用着放心。在师傅的指导和带领下,借着晴好的天气,父亲、永吉和我配合他整整干了四天。师傅性急,催促我们每天从早上七点半开始,上午一直干到十二点半,中途稍作休息,抽一支烟或喝一杯茶的工夫;下午两点半开始,一气儿干到六点半才休息。就这样,朴素、光鲜的大门总算主体完工了,虽然夹在一个基本闲置的园子和一家人左侧院墙的中间,显得局促小气,但是整体看起来十分惹眼和精神,特别是跟以前简陋、窄小的大门相比,简直这就是天堂的大门:耐看、大方、提神、美好。
我不免想起以前的两个大门,感到寒酸。一个是老院的大门,自己乳儿、幼儿、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一直经历的大门,它牵系着太爷手里修盖的那个家,牵系着家里那几间昏暗的房子,牵系着房子围成的那爿自幼儿生长、生活、玩耍的狭窄的小院,牵系着那些从窄窄的大门里出出进进的二十多年时光,因此,自己对当时的大门再熟悉不过了。那是怎样的大门啊?高两米五以内,宽度很小,容不下两个人并排出进。陈旧的窄小的双扇门,涂着淡淡的红色,大概是时间久了,已经斑斑驳驳。大门周遭是土坯垒就的墙,很粗糙的土墙,柴衣都露在外面了。门顶呈两面坡型,整齐的瓦片长满绿苔,春夏秋三季一旦下雨,绿苔上便缀满密密麻麻晶莹的小露珠,而到了冬天,则是冷冷的霜雪将所有绿苔全覆盖了。这是一九九三年之前的物事,至今留给我不灭的印象。
另一个是新院的大门。一九九三年秋,我们付出血汗的努力,终于告别陈旧的纯粹的土木房,住进了砖土木构建的新院。新院里那一溜儿坐北朝南的“五间平”和坐东向西的厨房,其整个面子都砌了一层一层整齐的砖块,十分耐看。父亲四处购置上好的新瓦、新砖、新檩、新椽,搭建了一院令全家人扬眉吐气的新房。在当时,村里人都刮目相看,普遍认为我们告别了贫穷,日子开始好过了。但是新院的大门很寒碜,是简易的搭建,低矮、粗糙、窄小。门框是四根槐木组成的,门板是由两块椿木定做的,门顶搭成利水的模样,两面坡上压了细长的椽子,椽子上铺了细碎的麦草,麦草上摸了稀泥,稀泥上摆放了二三十片瓦。尤其是门两侧受制于一左一右两家的土墙,左边是院墙,高出门顶很多,右边是苹果园的墙,比门顶低些,但紧挨着门侧。这就像一高一低两个粗鲁的汉子,挟持着一个瘦弱的男人。整个门看起来实在不阳光,不大气,不展脱,有些窝。面对如此的大门,我们一家人出出进进二十二年。
现在好了。经过大家八天的共同努力,至农历九月初一,父亲来电话说,大门盖好了。近日,我们抽时间去老家一趟,一见,确乎不凡:灰色的琉璃瓦、拱形瓦和斗型瓦错落有致,鸡爪红的瓷砖十分惹眼,淡黄的门扇和金色的门环搭配协调,在依然温暖的阳光下,整座大门犹如一位慈祥的长者,显得安静、满足。村里的大伯们看了,都说:“立门啊,就是立福,就是撑起一个门户,就是开启一个家园,门立到向上,符合时辰和八字,福自然就来了,就像长流水,汩汩涌流。大门盖得好,命就好,财就旺,人缘也不赖,甚至前途敞亮。因此,盖一座大门比盖一座房子还重要呢!”
是啊,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渐进,逐步改变了老家的大门,前后共三次,前两次的都不景气,现在的大门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荣耀在村里老老少少的视野中,可以荣耀在全家快快乐乐的心情中,可以荣耀在我人生美好的风景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