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白姓起源
  (一)出自姬姓,以字号为氏

  白氏源出姬姓,系自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之后。春秋时,虞国被晋献公所灭,虞国国君与大夫百里奚均被掳去晋国作仆人。不久百里奚又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仆役来到秦国,百里奚深感耻辱,于是出逃秦国至宛(今河南南阳),被楚国人捉拿,留楚。后秦穆公听说百里奚贤能,想用重金赎回他,但又恐怕楚人反而不答应。时百里奚年七十有余,于是秦穆公就用五张黑色公羊皮将其赎回,并拜为上大夫,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奚后辅佐秦穆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秦国力日益强盛,称霸诸侯。

  百里奚生子孟视明,孟视明子二: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兄弟二人均是秦国的重要将领,曾率兵征讨晋国,白乙丙官拜秦国大夫。白乙丙的后世子孙便以其名字的字号“白”为氏。此即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云:“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于虞,为晋所灭。虞之公族井伯奚媵伯姬于秦,受邑于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后名,故称为孟明视。孟明视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

  (二)出自芈姓,以邑为氏

  据《史记·楚世家》载,帝颛顼裔孙陆终第六子曰季连,芈姓,是为楚国公族之远祖。公元前527年楚平王太子建,因婚娶及污陷被害。太子建有子名胜,后任楚大夫,封地白邑(今河南息县东北).因楚邑大夫皆称公,故称白公,即白公胜。

  白公胜好兵而下士,为报杀父之仇。于公元前479年发动政变,囚禁惠王,白公胜自立为王。月余,镇守在楚国北部边境的叶公沈诸梁闻讯后,率兵入楚都,与楚惠王的军队一同攻白公胜,救出楚惠王,于是惠王复位。白公胜兵败自杀后,其子孙外逃,便以祖上封邑“白”为氏。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白氏源出芈姓,楚白公胜之后也。”

  (三)源出多支

  1. 炎帝臣白阜之后

  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所云:“炎帝时有治水大臣白阜,精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

  2. 以地名为氏

  据《逸周书》记载,古代南方有个白民国,唐代在其地置白州(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当地人以国名或地名为氏。

  二、家族文化

  (一)郡望

  太原郡  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南阳郡  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始置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

  (二)堂号

  香山堂  唐代著名诗人、刑部尚书白居易晚年寓居香山(今河南洛阳市南),号香山居士。其后裔因以为堂号,称为“香山堂”。

  (三)名联鉴赏

  执法不避权贵

  出奇善用兵机

  上联是说白姓名人白一清事典;下联所云为战国时秦国大将白起善用兵,是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但是人家有遗爱

  曾将诗句结风流

  引自江西九江市白公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任江州(今九江市)司马。

  三、名人小传

  白起(?—前257),战国后期秦国著名的将领和军事家。郿(今陕西眉县东)人。秦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受魏冉举荐,任左庶长,改左更。十四年(前293),出兵攻魏、韩,获胜,因功升为国尉。十五年(前292),升为大良造,领兵攻取魏国大小城池61座。二十一年(前286),攻赵国,夺取光狼城。二十八年(前279),攻楚、拔鄢(今湖北宜城东南)等数城。二十九年(前278),拔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烧毁夷陵,向东挺进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秦因此设置南郡。白起因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安君。四十七年(前260),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长平之战后,白起拟乘胜灭赵。秦相国范睢怕白起灭赵功高盖己,影响其权利地位,于是奏请秦王以休整为由,下令撤军,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而罢兵,自此白起与范睢结下仇怨。四十九年(前258),秦发兵围邯郸失利。秦昭襄王命白起出任围邯郸的主将,白起托病不行。次年秦昭襄王以其违抗君命罢职,令其迁出咸阳。行至杜邮时(今陕西咸阳东北),受秦昭襄王之迫,自杀身亡。

  白居易(772—847),唐代大臣,大诗人、文学家。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县),生于河南新郑。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初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翰林学士,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太子宾客,刑部尚书,太子少傅等职。唐武宗会昌三年(843),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卒,年76。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白居易存诗近三千首,是唐代诗人中存诗最多者,有“诗魔”和“诗王”之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更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白敏中(?—863),唐宣宗、懿宗朝宰相。字用晦,白居易堂弟。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壬寅科进士第一人。白敏中状元及第后,历官河东、郑滑、邠宁三府节度掌书记。唐武宗素闻白居易之名,及即位,欲征用之。白居易言从弟敏中辞艺类出众,召入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兼刑部尚书,又加右仆射,金紫光禄大夫,集贤馆大学士,太原郡开国公。大中五年(851)罢相,任检校司空,出为邠州刺史,邠宁节度,招抚党项都制置使等。七年(853),进位特进,成都尹,治理巴蜀五年,颇有政绩。十一年(857)官拜司徒,门下侍郎,复辅朝政。懿宗即位,加封中书令。咸通二年(861),出为凤翔节度使。四年(863),许以太傅致仕。

  白朴(1226—1312?),元代著名文学家、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白朴幼年时,正值金国覆亡,在兵乱中与母亲失散,由诗人元好问带至山东聊城,又迁居山西忻州,后来随父依靠元名将史天泽,客居真定,终身未仕。至元十七年(1280),移居金陵,纵情诗酒。白朴的剧作多取材于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剧作以《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和《鸳鸯间墙头马上》最为出名。

  《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

  白

  ■胡秀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亲历中央若干重要改革文件的起草过程
一、白姓起源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一、白姓起源 2018-10-13 2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