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30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缝钢管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专题论坛
  ■本报记者  许  珂  整理

  东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国栋

  实现“绿色、智能、高质” 战略转型

  嘉宾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压力加工专家、衡阳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智库专家,现任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时代,钢铁行业的重大任务是科技创新。

  如今,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行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

  作为一个智能系统,智能钢铁生产系统同样应当具有感知、记忆、思维、自学习、自适应、决策,具有自组织、自协调、自重整等自治功能。这样的话,我们的转炉、连铸机、轧机、热处理线就由没有感觉、没有灵魂、不会思考、不会合作的物理系统成为活物,不仅有了感觉,还有了思想,变得更智慧、更聪明,甚至超过人类。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李新创

  高质量发展将引领钢铁未来

  嘉宾简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在冶金行业工作三十多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誉。

  纵观如今的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种种挑战。

  高质量发展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预期改革成果。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提高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钢铁研究总院特殊钢研究所副所长刘正东

  全力打造“绿色冶金技术”

  嘉宾简介:钢铁研究总院首席专家,主持构建了我国超超临界燃煤电站锅炉耐热材料体系及其生产技术集成,系统研发了压水堆核电站核岛主设备整套材料技术及生产技术集成。

  2015年12月30日,我国首个700℃超超临界燃煤电站关键部件验证试验平台投运,成功达到并稳定在700℃左右。此举标志着我国新一代先进发电技术——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这项技术,可算得上一项“绿色冶金技术”。700℃技术的开发应用对于实现我国火电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保证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秦长毅

  我国已成世界油井管的 最大生产地

  嘉宾简介:中国科协管材料科普团队首席科学家、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67管理委员会成员、SC2管道输送系统分委会并行秘书处秘书长、美国石油学会API标委会成员,国家和行业石油管村专标委副主任委员。

  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钢管产量9759.84万吨。其中,无缝钢管产量2743.43万吨,焊管产量7016.4万吨,消费量8890万吨;世界每年油井管消耗总量约1450万吨,中国油井管生产能力已达1000万吨,超过全球需求量的三分之二。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油井管最大的生产基地。加快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油井管产品的国产化进程,是我国油井管行业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为衡阳打开思想的“闸门”
“新能源、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专题论坛
“无缝钢管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专题论坛
“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专题论坛
衡阳晚报版面三A03“无缝钢管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专题论坛 2018-09-30 2 2018年09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