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株洲看衡州花鼓戏
  甘建华        

  好朋友相聚,一路上聊得高兴,不觉就是一个半小时,株洲到了。

  先一天,刘晓文发来微信,问我可有时间去株洲看戏,我这戏迷戏精戏骨正是巴不得呢!恰好深圳市衡阳商会监事长陈淮涛回衡阳,与他一说,大喜道:“我外公刘大顺,衡阳市花鼓戏剧团创始人之一,专演丑角。”问及健在的花鼓戏老艺人,无人不知刘大顺,多是其徒子徒孙。

  七八年前,我曾写过万余字长文《衡州名伶》,刊载在《石鼓文化》杂志。其实许多演员我只在戏台上见过,私下里并未谋面,没想到在株洲华天大酒店,却见到了几位名角。

  五百年祁剧开花结果,衡阳《甲申祭》最为有名,成全了编剧刘和平与衡阳一帮艺人。1993年,《甲申祭》晋京参加全国地方戏曲调演,摘取了优秀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表演奖等12项大奖,其中便有当日在座的江中华、张少君伉俪,他俩分别饰演李自成、陈圆圆。江中华我早就认识,但没有看过他的演出,直到2014年6月25日晚上,在衡阳市政府会议中心,观看省市两级祁剧团排演的七幕大剧《梦蝶》,老江饰演庄周,才有幸见识这个老生的艺术功底。一个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故事,却被他和肖笑波、张晓波等一帮优秀演员演绎得活色生香魅力四射,荣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榜单。张少君我是第一次见到真人,那张陈圆圆的扮相堪称经典剧照,千回万转的眉目传情,只在徐帆饰演《红日》陈白露的脸上依稀见过。三年前,在衡山剧院看《莲台观世音》,她饰观世音娘娘,扮相依然俏丽。今天初相见,当面不相识,我问江中华:“你夫人来了么?她好像是本届湖南省党代表吧?”旁边顿时一片哄笑。

  去年底12月22日晚上,我们驱车到20公里外的衡阳县城西渡镇,观看大型祁剧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感受到了老剧目散发出来的新魅力,并且记住了主演邓春燕的名字,过后每每与友人津津乐道。却不料这一回在株洲相遇,始知其是衡阳市艺术学校副校长,也是市祁剧团的刀马名旦,与江、张夫妇同为国家一级演员。

  衡州花鼓戏俗称“马灯”,是在灯会歌舞、采茶歌舞、傩舞等民间歌舞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表演具有载歌载舞、轻松活泼的艺术特点,音乐以活泼、开朗、高亢、粗犷著称,山歌风味非常浓厚。保留下来的传统剧目有近两百出,剧本通俗易懂,杂用土语乡音,形象生动,颇接地气,八年前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花鼓戏《补锅》编剧唐周(本名谭州)、作曲张国辉,都是衡阳才子。女主角兰英扮演者李谷一,外婆家在衡东县白莲镇,所以一直自称“衡阳外甥女”。衡州旧时曾有“马灯三鼎甲”之说,分别是罗竹峰、王春茂、王其林,但所传史料甚少,嗣后名伶有丁云开、阳昌凯(东狗婆)、王光春(田徕仉)、张廷玉(雪伢子)等。十年前,刘晓文担任市花鼓剧团长,衡州花鼓戏盛极一时,大型古装轻喜剧《喜盈门》接连获奖,演出数百场,用一句时髦话来说——“那是相当地受欢迎”。今天在株洲邂逅李红团长,她就是戏中的媒婆,我曾追随她们看戏看到雨母山中,迷途而不知返,兴尽意满而归。

  吃罢晚饭,赶到城央地标神农大剧院,1400个座位坐了千把人。围绕着这座以“山高人为峰”为主题的艺术建筑,不疾不徐地散步一周,第6届湖南艺术节复排经典剧目展演——大型衡州花鼓戏《新大打铁》——开演了!

  湖南花鼓戏有“两打”,都肇始于我出生的1960年代前期。一曰长沙《打铜锣》,根据柯蓝小说《三打铜锣》改编,凌国康饰蔡九,李小嘉饰林十娘。虽然并没有亲眼看过他们的整部大戏,只在歌厅见过二人十几分钟的表演片断,却也自叹眼福不浅。二曰衡阳《打铁》,刘钧编剧,衡阳城乡百姓喜欢叫《毛国金打铁》。说起刘钧(1918-1995),如今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说起他的公子刘和平,主创《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沧海百年》《走向共和》《李卫当官》《北平无战事》,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编剧第一名,却是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正在筹拍的《衡阳保卫战》,刘和平被聘任为影视顾问。刘钧民国年间曾任衡阳《中坚日报》记者、采访主任,《大华晚报》记者、经理,《小春秋报》特约记者兼衡阳办事处主任。建国后进入花鼓戏剧团,成为衡阳市第一个专职编剧,改编、创作剧目上百个,代表作除了《打铁》,还有《朱买臣卖柴》。我曾在旧书摊上淘得刘氏父子合出戏曲剧本选《乔梓集》,内有《打铁》,临来株洲前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打电话给北京刘和平,说是《打铁》曾参加湖南全省文艺汇演并获过奖,凌国康、李小嘉等大腕也曾主演过毛氏夫妻。又问我新剧主创人员都有谁,告诉他导演江中华,编剧何桂生,主要演职人员:朱贵兵饰毛国金,敖美贤饰毛妻,胡西北饰李元宝,朱郭饰毛国银。

  年少时随祖父母居茅洞桥,花鼓戏不常看,多是皮影戏和渔鼓,《毛国金打铁》看过几十遍,许多台词都能背得出来。铁匠毛国金是个风趣幽默的人,却也是好吹牛皮说大话之徒。上台第一句便是:“我,毛国金,在江南一带打铁,自从师父过世,江南算我第一。”自称“铁匠王”,铺外悬挂着“毛家老店”的招牌。师弟毛国银怕他在外吃亏,一心要帮他改掉坏毛病,假扮富商上门,先是奉承一番,把毛国金哄得云里雾里,然后拿出纹银百两,预订一把三尖、两面口、上按七星、下按八卦、九口连环的宝刀。毛国金满口应承,却连七精八怪的刀名也没有记住。听客人说三天后来取刀,否则要砸他的招牌,砍他的狗头,这才给吓醒了。百般无计可施,只好招呼娘子,杀鸡炒菜办酒,吃饱喝足做个饱死鬼。毛妻眼看夫君性命不保,病急乱投医,想起祭拜师父亡灵,助其渡过难关。好一场凄凄惨惨戚戚的祭拜,毛家夫妻唱得听众肝肠寸断,演员的唱功和乐器伴奏,至此达到高潮。师父的亡灵自然没有拜来,夫妇二人万念俱灰,只等一死。此时,师弟毛国银真身上场,夫妻二人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待看到毛国银把宝刀打成,毛国金不禁又犯老毛病:“哦吙!原来就是这样的一把刀啊!”在爱妻贤弟的耐心帮教下,牛皮大王把吹牛发海的招牌摘了下来。

  刘和平说,老戏《打铁》原有两个剧本,一个四五十分钟,另一个稍长,一个小时多一点点。这次复排的《新大打铁》,演出时长110分钟。原有的拐话连篇都被删除了,剧情做了重大修改,与衡州八景、南岳衡山的元素联系在一起,衡阳方言掀起株州观众一阵又一阵笑声。新剧说是相传南岳会仙桥下,有一条修炼了500年得道的蟒蛇精祸害一方、荼毒生灵。玉帝派遣太上老君造刀除妖,老君下得凡来,有意试探弟子毛国金的真才实学,化变凡人李元宝来店打刀。焉知毛国金这厮学艺不精,却又狂言不断,扯尽乱淡,稀里糊涂,甚至没有听清宝刀之名。其妻说贤不贤,说怪也怪,不断地给他支损招,故意为难打刀人。说什么“一年只打三锤半”,“一把刀要打百多年”,而且还要“选宝日,乱红风,落黑雨,出麻太阳打隐雷”。老君为挽救不成器的弟子,三番两次不辞辛劳,取得水帘洞的乌龟精壳做好钢,南岳圣帝的宝砚做好炭。最终,在毛国银的帮助下,打成镇山宝刀,斩除妖孽,换来人间的太平。

  曲终人散,走出剧院时,一阵狂风刮来,带着丝丝海腥味,与我们芙蓉国的秋风不太一样,感觉是东南沿海山竹台风飘移过来的。不一会儿,雨点落下来了。蝴蝶效应,世界同此凉热。时在戊戌年9月16日夜,同赴株洲者有衡阳市文体广新局诸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去株洲看衡州花鼓戏
校园曾在桕林中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去株洲看衡州花鼓戏 2018-09-28 2 2018年09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