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以改革为鲜明特征的时代,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开放者胜。
1978年,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和煦春风,衡山县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40年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衡山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经济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2017年末,全县生产总值达167.21亿元,较1980年增长168.7倍;财政总收入9.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55亿元,较1978年分别增长155.4倍和2392.9倍……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该县正朝着建设产业升级、生态宜人、幸福小康、政清人和的“四个新衡山”目标阔步前进。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衡山人民一路收获一路歌,生活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生之源 从基本需求到质量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领域改革逐步深入,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不断发展,衡山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2017年末,全县人均生产总值43416元,较1980年的303元增长143.3倍;人均财政收入2413元,较1978年的18.6元增长129.7倍;人均储蓄余额29551元,较1978年的12.6元增长2345.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537元、19078元,较1980年的616元、494元分别增长49.6倍、38.6倍。
同时,该县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整合部门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入脱贫攻坚,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脱贫4534人、退出8个贫困村,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县财政投入扶贫资金增幅保持50%以上,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落实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政策,贫困户住房不安全的问题、看病贵的问题、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3.36%下降至2.2%。
民生之享 从“一穷二白”到注重享受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人们更加重视子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衡山县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2008年以来全县共创建省市合格学校74所,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创建为合格学校,提质改造相对薄弱学校106所,学前教育一年入学率、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均达100%,高考成绩常年保持全市领先。
医疗卫生方面,全县现有各类医疗机构230个,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是1978年的5.9倍、9.6倍、15.9倍。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8年的55元,服务项目从最初的9大类22项扩大到14大类55项。随着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预期寿命提高到76.7岁。
文化体育方面,1992年,衡山县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剧院、新体育馆等建成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村文化室覆盖率超过67%,衡山影子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生之行 从“出入不便”到“潇洒自如”
交通和通讯状况是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衡山县加大投资力度,着力解决交通通讯落后面貌,现在的衡山县境内交通路网四通八达,高铁衡山西站、湘江千吨级码头、潭衡西高速公路、南岳高速公路、大源渡二级航道等一批国省重大交通项目建成或在建,新马线、南马线、南岳高速公路连接线等一批县内重点交通工程竣工通车,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803公里,较1978年的525公里增加1278公里。
农村电网改造深入实施,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电,农村用电价格明显下降;邮电通讯快速发展,电话用户由1978年的363户增加到2.51万户,增长69.1倍,固定宽带网络用户达4.15万户,乡镇集镇光纤覆盖率、固定电话覆盖率、4G信号覆盖率均达100%;天然气管网工程实现城区全覆盖,并覆盖部分乡镇集镇。
民生之本 就业人员总量持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衡山县全面贯彻就业优先方针,出台积极就业政策,缓解就业矛盾和就业压力,数以万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017年,全县社会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1.09万人增加到30.34万人,增长27.8倍,年均增加7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保持基本稳定。
同时,衡山县还积极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趋势,设立创业创新扶持资金,从2016年至2020年,每年安排就业专项资金300万元,扶持、鼓励创新创业。
为应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市场变化,该县还鼓励返乡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创业,通过开展专场招聘和送岗下乡,开办职业技能培训,开放创业担保贷款,建立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等措施,安置城乡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年创产值2.3亿元,形成巨大的“劳务回流”效应。
民生之依 社保从零起步到全覆盖
改革开放初期,受收入水平和医疗条件的限制,“看病难”“求医难”是衡山县城镇居民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随着社保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衡山县社会保障实现从零起步到覆盖城乡。
截至2017年末,“五大保险”征缴基金6.675亿元,发放待遇8.31亿元。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26万人,比1996年末增加2.2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68万人,比2002年末增加1.32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27.3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36.26万人。全民医保特别是覆盖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同时,自新农合政策实施以来,衡山县农村居民医保参保率已连续九年保持在95%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超过75%,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人均10元提高到2017年的45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和 “一站式”结算全面实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回眸衡山县改革开放40年,是波澜壮阔的创新历程,也是顽强奋进的壮丽诗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所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