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面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唐群英家风揄扬集》序
~~~——《唐群英家风揄扬集》序
~~~——《唐群英家风揄扬集》序
~~~——《唐群英家风揄扬集》序
2018年09月20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家风 春风化人
——《唐群英家风揄扬集》序
  唐凯麟

  人生如若白驹过隙,生死相依。然而古往今来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如鎏金石刻,虽经时光流逝,千百年冲刷,却愈发珍贵。其中,良好的家风就是成就这些人、这些事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风,充满温馨和智慧的家风故事蕴含着优良的传统与美德,口口相传融入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规、家训,到普通百姓家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立身行世的准则和价值观念,赋予一代代仁人志士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

  在全党全国倡导“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的当下,《唐群英家风揄扬集》一书付梓问世,这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翻阅全书的校样,含“家风家训”“家风诗赞”“亲友缅怀”“故里轶事”“人物传介”“英杰名录”“史实考辩”“群英中学”等八辑,总的感觉是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有生动的人物故事,也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从这些章节里,使我联想起古代《诸葛亮诫言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近代的《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等家训经典,字字箴言。我以为《唐群英家风揄扬集》也是一本值得后生晚辈学习效法的好书。

  唐群英的父辈生于晚清乱世之中,安亨公膝下六子,演化成“一门三将军、两千总、一奉政大夫”的兼具文武之大家。唐公安亨的五儿子唐星照,十九岁弃农投军于曾国藩麾下,屡建战功,官至提督,诰授振威将军。而立之年以侍候母疾为由激流勇退,三奏而始允。同治六年(1867年)获准退役,是年33岁,被乡人赞为“出则尽忠,入则尽孝”“忠孝两能全”的农民将军。三年后,新建宅第落成,起名“三吉堂”。原居小瓦房辟作书屋,门首挂有“是吾家”匾额,在这里延请名师课教子女。为延续祖上教诲,立下“三多家训”,即“多积德,多读书,多劳作”;“四字家风”即“忠君报国,孝顺父母,诚信做人,义气待人”。唐星照的二子四女及多个近亲子侄,自幼接受这种家风、家训的熏陶,先后在“是吾家”书屋开课启蒙,习读诗书礼乐,日后大多成才。

  唐群英是三吉堂竣工后降生的第一个婴儿,也是其父退役后亲自调教的女孩,虽排行老四,却深得父母疼爱。可以说,唐氏家风的潜移默化,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唐群英成长及日后立业建功的先决条件。

  三吉堂家风成就了唐群英,唐群英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丰富和拓展了由祖辈和父辈代代积淀的三吉堂家风。从众多后嗣亲邻的揄扬文字里得知,唐群英从豆蔻年华起,就开始对唐氏家风家训认真研读、仔细琢磨。随着生活阅历和知识智慧的增长,她尝试予以科学的诠释,汲取、保存其精华部分,剔除、修正其糟粕内容,补充、完善适时的德行律条。唐群英认为“四字家风”的“忠君”是封建君主制度的产物,已不合时宜,应予删汰;“义气”一词难以精准界定为人处世之道,遂以“宽容”“厚道”代之,又将孝顺“父母”拓展为孝敬“长辈”。于是成了“忠、孝、诚、宽、厚”五字家风,即“忠心报国、孝敬长辈、诚信立身、宽容处世、厚道待人”。至于“三多家训”,唐群英认为虽明白易行,但目的性不强,既为“训”,就不仅要让晚生后辈“知其然”,还要使之“知其所以然”,故将“三多”延伸为“多积德,为人之本;多读书,成材之本;多劳作,立业之本”。经过修正而日臻完善的三吉堂家风,深刻地影响了新桥唐氏后辈子嗣,连乡邻子孙也纷纷仿效。加之唐群英参与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革命实践,以及为争取女权,创办女报、女校而不遗余力,直至倾尽家资的感人事迹,得到后人的敬重。于是唐家后辈自然地将世代延续的唐氏家风称之曰“唐群英家风”,且倍受推崇。

  从“亲友缅怀”和“人物传介”等栏目里得知,唐群英在生的时候,对三吉堂的晚辈和亲戚都不同程度地给予良好的关怀和爱抚,即使在她逝世以后出生的唐氏子嗣和亲邻,也都受到这种家风的深刻影响。如唐群英的胞姐唐希范在病中,将不足10岁的儿子曾伯珪托付唐群英抚养,尔后伯珪上学、结婚、生子,都在唐群英家里,直到其大儿子曾启球7岁那年才迁回祖籍湘乡县荷叶乡(今属双峰县)。唐翰笙是唐群英因袁世凯通缉而回到家乡那年冬出生的侄孙女,唐群英疼爱有加,日后出去办学,总把唐翰笙带在身边。唐翰笙16岁生日那天,唐群英挥毫题了“多学则智,自立即强”八个大字作为礼物,勉励她勤学自立。唐群英在创办岳北女子实业学校时,带了三个男生:侄孙唐志良(8岁)、姨外孙曾启球(9岁)和曾选楼(6岁),9年后,抗战全面爆发,这三个孩子已长大了,他们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全都奔赴抗日前线。曾启球在湘北会战中负过伤,鄂西作战中立过功,后晋升中校副团长;唐志良在某部任电台台长,在一次战地发报中,被日机炸伤右臂,仍坚持用左手完成收、发报任务;曾选楼远征印缅,多次荣立战功。唐群英的抚子唐遂九先后担任《华北日报》编辑、《中山日报》总编辑,与夏衍等出任“中国青年记者理事会”理事,他撰写的《气壮山河》长篇通讯,讴歌全国军民团结抗日的动人事迹,受到新闻界广泛好评。爱媳胡卫真思想比较守旧,唐群英便以“自立即强”相勉,鼓励她“跳出小家庭,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时代女性”。胡卫真受其启发,遂走入社会,自食其力,当起了裁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黄泥村第一任妇女主任,带领妇女闹翻身、争平等,1950年冬,她带头响应“抗美援朝”号召,第一个把长子唐存正送去参军,随后又将次子唐明送部队服役,被乡人誉为“爱国的妈妈”。1987年元月,长孙唐存正出任衡阳市最老的国营施工企业市一建筑公司经理兼党委书记,苦干三年,将一个虚盈实亏197万余元的企业补亏为盈,综合效益连续三年领先全市同行企业,被评为“湖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二孙唐明虽文化不高,却自学成材,成为大型钢铁企业涟源钢铁公司的工长技师,获“炼铁状元”称号。小孙唐信群在家务农,晚年义务担任唐群英故居书屋的管理工作,为收集唐群英遗物作出了贡献,荣幸应邀参加“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开馆仪式。而今,唐群英的曾孙辈后人亲眷一个个都能严格按照唐群英家风家训的要求,规范和约束自己,遵纪守法,诚实做人。

  这一切都雄辩地证明,经唐群英实践、传承并不断修正的唐氏家风已经持续活化在唐氏及其亲邻儿女的衣食住行、日用常伦之中,唐群英家风已润物无声地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后人身体力行,习与智长,化与心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传承家风 春风化人
囚与释
“段”章取“议”
回眸青春,感恩人生
衡阳晚报版面十A10传承家风 春风化人 2018-09-20 2 2018年09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