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夏旱情“猛如虎” 全市齐心抗大旱
  ■本报记者  罗文鹏

  『

  』

  186座小型水库水位在死水位以下,103条溪河断流,湘江一级支流涓水断流比以往都来得早一些。

  水文部门发出枯水黄色预警,蒸水衡阳县西渡到衡南县神山头河段水位跌近历史最低水位。

  风景秀丽的南岳,已实施城区限时供水75天,不得不紧急建设引水工程,向衡山县引进湘江水。

  8个县(市)区,56.04万亩农作物受灾。衡山县处于抗旱Ⅲ级应急响应期间,南岳区、衡阳县处于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期间。

  今夏的旱情为何来得如此猛烈?最近的雨水对旱情缓解怎样?我市是如何应对的?

  降水偏少!近4万人饮水困难

  今夏的旱情数字,有些一反常规,创下了多个“历史之最”。

  往年,7月上中旬是全市水利工程蓄水最多的时刻,基本上能做到塘满库满,但今年蓄水量异常偏少,全市有23座小型水库干涸,186座小型水库水位在死水位以下,103条溪河断流。从7月31日统计数据来看,全市总蓄水量11.69亿方,占计划蓄水25.02亿方的46.72%,比历年同期偏少63.65%。

  7月15日至7月22日,湘江一级支流涓水在衡山境内出现断流,成为历史上涓水断流最早的一年。

  7月27日,市水文局发布枯水黄色预警,蒸水衡阳县西渡到衡南县神山头河段水位持续偏低,比历史最低水位高0.2—0.3米之间,近30天来水量较常年偏少五成以上。

  南岳区这次成为干旱的重灾区。今年1—7月的降水量,比历年同期锐减53%,城区水源地兴隆水库的蓄水量只有15%(8月2日数据)。5月22日开始,南岳区启动全区抗旱IV级应急响应,实施城区限时供水,每天仅能供水6小时。

  衡阳县西渡镇10万人口的供水问题一度危急,衡阳县长安乡、衡山县白果镇以及祁东县、衡东县个别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已接近干涸。

  目前,全市因旱饮水困难人口3.99万人,其中:南岳区2.3万人、祁东县1.34万人、耒阳市0.14万人、衡山县0.15万人、衡阳县0.06万人。

  据统计,全市8个县(市)区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面积56.04万亩,其中受旱最严重三个县为衡山县16.15万亩、衡阳县15.49万亩、衡南县10.60万亩。

  渴望及时雨,为旱情“解渴”

  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干旱的根本原因。市防办实时统计数据显示:1月1日至8月6日,全市累计面平均降水量687.9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1050.3毫米偏少34%。其中,南岳区、衡山县较历年均值分别偏少50%、46%。

  但是干旱并不完全由降雨量决定,还与蒸发等因素有关。市气象台统计数据指出:1—7月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0.8—1.8℃,衡阳市1—7月平均气温19.5℃,达历史最高(1951年以来),其中7月平均气温31.2℃,居历史第6高位。

  大旱之下,人们最渴望的是一场及时雨。市水文局发布的雨情简报显示:8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市普降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大到暴雨,暴雨主要集中在市区、衡南县、祁东县部分地区,全市面平均降雨量24.9毫米。最大点降雨量为祁东县步云桥镇拔茅冲站99毫米,其次是石鼓区衡阳站91毫米,衡南县硫市站81.5毫米,共有26站降雨量超过50毫米。

  市气象台预计,本月气温会归于正常,降水正常略偏多,月平均气温29.0℃(历年28.7℃);月降水量正常略偏多,平均为130mm(历年113.5mm)。主要降水过程有四次,分别出现在1—4日、12—14日、18—19日、27—28日。

  市防办相关负责人称,这轮降雨将对严峻的旱情有所缓解,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根据远期气象预报和当前我市旱情形势分析,由于晴热天气持续,预计下一步我市旱情发展趋势为:农业旱情逐步加重,城乡供水日趋严峻。

  积极应对:齐心抗旱,实现三个确保

  今年旱情刚露头,市委、市政府便开始部署抗旱工作。市防指7月上中旬已召开了两次防旱抗旱会商会,提出“四加一”工作方案,即节水、找水、引水、管水和全面修订各类抗旱预案方案。

  为解决城区供水不足的问题,南岳区对3座供水水库水源地水系进行引流、疏浚,扩大来水量;建设新村杨媚坝应急取水工程和高铁衡山西站调水工程。

  7月9日至22日,因蒸水水位降低,衡阳县西渡自来水厂取水困难,市、县防指采取紧急措施,从牛形山水库调水至英陂河坝,再从英陂河坝抽水到西渡河坝,解了西渡镇供水的燃眉之急。市防指紧急从市防办调一台大型泵车参与抽水。

  衡山县采取矿坑取水11处,涓水多级提水5处,打抗旱深井39处,有效缓解了2.5万亩农田旱情。

  衡东县霞流、新塘、三樟镇群众自筹资金71万元,兴建了2处电力排灌站,铺设管道2.1公里,从湘江取水,使3700亩农田旱情得到缓解。

  衡阳县长安乡在饮用水源复兴亭水库(小Ⅱ型)接近死水位情况下,启用2007年建设的抗旱井,保障该乡7000人饮水。

  市气象部门密切关注降雨云系变化,抓住有利天气在受旱地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5月中旬以来,全市气象人影部门共出动人员485人次,发射火箭炮约420发、37炮弹约1800发。

  据7月30日统计,全市高峰期共投入抗旱人数28.93万人,投入机电井3.54万眼、泵站1496处、机动抗旱设备5.78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288辆次,累计投入农业抗旱资金5855.8万元。

  抗旱高峰时期,欧阳海灌区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已累计灌溉供水80多天(5月9日开灌),省、市专家迅速出动处置了两起渠道险情。同时,衡山县、衡阳县、衡东县、衡南县等严重干旱地区,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种耐旱红薯、玉米等农作物。

  市防指表示,今年全市抗旱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三个确保”:确保全市生活用水和人畜用水基本安全;确保全市工农业生产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不因旱情造成群体性事件和重大事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今夏旱情“猛如虎” 全市齐心抗大旱
“三樟黄贡椒” 成衡东“新名片”
扬尘治理 严格落实“十个到位”
战高温,为雁城“绣花披彩”
衡阳晚报版面二A02今夏旱情“猛如虎” 全市齐心抗大旱 2018-08-07 2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