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反向过年”跟传统过节习惯相悖。“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印证了回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国人的人际关系,是从家庭开始,渐至邻里、亲戚、朋友、社区,逐层外扩,所以过年回家也被赋予了认宗寻源的文化意义。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的一个现实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传统意义上的大家族式的家庭已经解体,家庭越来越小型化。很多人对家庭概念的理解已经成为单纯的父母和儿女。所以,不论是在子女那里过年,还是在父母那里过年,只要大家在一起,家就在哪里。
而“反向过年”更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城市工作、生活,全家人攒钱在城市买房,那么,身在农村或异地城市的父母“反向过年”,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况。父母到城市随子女过年,并没有什么不好。既减轻了春运的负担,又能支持年轻一辈的工作,而且,老年人的时间更充裕,这个年过得也更从容。
(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