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祝融之裔,以国为氏
彭姓出自帝颛顼高阳氏裔孙火神祝融之后,子孙以国为氏。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帝颛顼裔孙中有个叫重黎的人,是帝喾高辛氏时的火正,即专门掌管火的官员,帝喾命他为祝融。重黎卒,继而又命重黎弟吴回为火正,仍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妻,生子6人,其三子曰篯铿,封于彭,是为彭祖。篯在帝尧时已举用,后受封于彭(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县),立大彭国,为大彭氏,是为彭祖。大彭氏历夏、商,其后子孙皆有封。商末大彭氏失国,子孙以国为氏,称彭氏。此即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云:“大彭之国,在商时为诸侯国。古祝融氏之后有陆终生六子,第三子彭祖建国于彭,子孙以国为氏。”
(二)彭姓亦源出多支
1. 古代少数民族有彭氏
汉、晋时有羌族彭氏、安定彭氏、安定(今甘肃固原)泸水胡彭氏(见《晋书》)。又西羌、南蛮皆有彭氏(见《姓氏考略》)。
2. 源于改姓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文抗辉主编的《新中国第一代·省市区委书记》载,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彭真,本姓傅,原名傅懋恭。因革命需要,于1937年在延安改为彭真。亦见《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
二、家族文化
(一)郡望
淮阳郡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惠帝时改为郡,治所在今河南淮阳。此支彭氏主要出自西汉大司空长平侯彭宣及其家族。
宜春县 汉置宜春县,即今江西宜春市。唐玄宗时礼部侍郎彭景直之子彭构云由河间迁居袁州宜春,彭构云之孙彭倜任宜春县令,彭倜孙彭 后唐封为安定王,定居吉水县,其后子孙称盛江西。
(二)堂号
长寿堂 出自彭姓始祖彭祖。彭祖名铿,相传他活到800岁,是历史上最长寿的人。因他年寿最高,其后裔因以为堂号,称“长寿堂”。
(三)名联鉴赏
七百岁八百岁流沙记身世
四十妻五十子独卧妙权衡
此联是说彭姓得姓始祖彭祖长寿,氏族兴旺之传说事典。
绝少五千柱腹撑肠书卷
只余一副忠君爱国心肝
此联系清朝兵部尚书、湘军著名将领彭玉麟晚年所居衡阳江东寓所退省庵门厅正中画像旁边的自撰联。
三、名人小传
彭越(?—前196年),西汉初著名将领。昌邑(今山东巨野南)人。出身渔民,曾为群盗。楚汉战争前已有众万余人,无所归属。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六月,受齐王田荣将军印,助其克定三齐。楚汉战争开始后拥众三万多人归附刘邦,任魏相国,封建成侯。此后彭越在梁地流动作战,侵扰楚军后方,两次迫使项羽亲自率兵自荥阳、成皋前线回救梁地。四年(前203年),彭越率军攻占梁地二十余城,切断楚军粮道。五年(前202年)十二月,与韩信、英布等会师垓下(今河南鹿邑东),共灭项羽。春,刘邦封其为梁王,都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十年(前197年)秋彭越称病,未亲自参加刘邦讨伐陈豨的叛乱。十一年(前196年)三月,吕后与刘邦策划,令人告以谋反,将彭越杀害。
彭时(1416年—1475年),明英宗、宪宗朝大学士。江西安福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进士第一人。初授翰林修撰。翌年,英宗北伐,郕王监国,令彭时同商辂入阁参与机务。寻进侍讲,迁左春坊大学士。英宗复位,遂命入阁兼翰林学士、吏部右侍郎。宪宗即位,彭时进兵部尚书。成化三年(1467年),总裁《英宗实录》成,进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历事三帝,在阁20年,忠于职守,孜孜为国,每议大事,多能持正,世称贤相。
彭浚(1768年—1833年),清代科举状元。湖南衡山县(今衡东县珍珠乡黄梓塘村)人。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进士第一人。彭浚中状元后,授翰林院撰修,掌修国史。历任福建乡试正考官,内阁侍读学士,太仆寺少卿,奉天府臣兼学正等职。彭浚为官一生屡掌考试,选拔多士,多次典学、督学,每每重在人才选拔,使学风为之一新。他乐善助人,自奉节约,致仕家居,赡养家族,设成文公所,并置义田360亩,以其租收入为邑人考试之用。
彭玉麟(1816年—1890年),晚清中兴名臣,湘军著名将领。字雪琴,湖南衡州(今衡阳县渣江镇)人,生于安徽安庆。道光十二年(1832年)随父回籍。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筹建湘军,彭玉麟前往投效,后因镇压太平军有功,由知府升为巡抚,并由湘军水师统领升为水师提督。同治元年(1862年),任兵部右侍郎、节制镇将,继续镇压太平军。同年,率水师策应陆军陷安徽金柱关。次年,与杨载福等破江苏江浦、浦口、九洑洲和高淳东坝。三年(1864年),参与攻克天京(今南京),加封太子太保衔,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光绪七年(1881年),清廷派他担任两江总督,他上疏力辞,并推荐左宗棠出任。九年(1883年),擢兵部尚书,又以年老力辞。次年,法国侵越,虎视中国,他极力主张迎击侵略者。并受命赴广东筹备防务,他指挥若定,严阵以待,使法军不敢进犯。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二十四日,彭玉麟逝世于衡阳江东岸寓所退省庵,年75。赐太子太保,谥刚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