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旗村的幸福“转身”
  统筹   李爱成   文/图   通讯员   周  建   资一帆   本报记者   周  琪

  焕然一新的村民房屋

  村道干净整洁,民居排列有序。

  鱼塘也完成了清淤扩容

  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通村到户,一排排整齐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村口的禾坪上,不时传来老人、孩童们的欢声笑语……这一幅幅幸福和美的生活画卷,折射出红旗村通过扶贫攻坚已悄然迎来幸福“转身”——由一个贫困村变身为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里的老人都说:“这几年,是红旗村建设最快、变化最大、发展成效最好的几年!”

  淝田镇红旗村位于耒阳市北端,属省重点贫困村,辖区28个村民小组,共有958户,3922人,其中贫户89户、204人。该村大部分为紫页岩,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十分贫瘠,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种植及劳动力输出为主,农民增收难。

  2016年,红旗村在耒阳市法院、湘南监狱、电信局等后盾单位的帮扶下,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政策,成立了红旗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运作,引导广大农户参与实施产业脱贫。

  在村支两委的组织下,村委会筹集10万元投入合作社,每年按股金10%的比例从合作社分红,分红款经评议后统筹发放给入社贫困户,其中,村里25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零投入参与分红,每户每年预计可分得2000元,合作社还优先安排4名贫困人员入社务工,按每月1500元-2000元的标准领取保底工资。

  如今,红旗种养合作社规划建设的2000平方米猪圈圈舍储房初成规模,计划年出栏生猪3000头;面积150亩的绿色蔬菜基地正在翻整育种;村里的两口鱼塘也完成了清淤扩容,水面面积达25亩。届时,村里种养植的农牧产品将全部包销到湘南监狱食堂。通过这些产业该合作社预计每年将为村民带来20余万元的收益。让红旗村由一个贫困村变身为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里的雷国成老人笑容满面地告诉我们:“近两年,村里环境变美了,我们的荷包鼓了,心情也畅快了!”

  国庆节前,投资22万元的红旗村互联网扶贫工程也正式投入使用。该项工程在村里布放光缆1万米,信息点39个,能充分满足整村居民互联网的接入需求,让红旗村的精准扶贫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同时,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多方奔走,教育扶贫也取得累累硕果,合格学校验收胜利通过。整齐划一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教室,活动室、图书室、多媒体室、科学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教室里书声琅琅,办公室里老师勤教善研……走进红旗小学,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所农村小学,良好的办学条件让这里的孩子享受着城里学生的待遇。

  红旗村的蜕变是耒阳贫困村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耒阳专门部署往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34个。如今,像红旗驻村工作队一样,这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领头雁”正通过自己的工作推动所在村庄完成幸福的“转身”。 

  学校干净明亮、整齐划一,已顺利通过合格验收。

  红旗种养合作社项目规划建设猪圈2000平方米,计划年出栏生猪3000头。

  同学们进行课间操活动

  平坦整洁的村道

  近两年,村里环境变美了,村民的荷包鼓了,大家的心情也畅快了!

  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红旗村的幸福“转身”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红旗村的幸福“转身” 2017-11-14 2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