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自姜姓,以国为氏
许姓出自姜姓,炎帝之裔。周武王克殷商灭纣之后,封炎帝裔孙伯夷裔孙文叔于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许国,以为太岳之嗣。《史记·楚世家·集解》地理志曰:“颍川许昌县,故许国也。”文叔是为许国开国君主。
至公元前371年许元公结时,许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许国公族子孙四处迁徙,最早迁于容城,复迁许昌及江南(今湖南芷江一带)等地。以原国名“许”为氏。此即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云:“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二)帝尧时贤人许由之后
据《急就篇》载:“许氏系自许由之后。”许由,字武仲,炎帝后裔。帝尧时,许由是许部族的酋长,居住在箕山之麓颍水之滨(今河南登封沿颍水至许昌一带),是一位名士。帝尧年老时,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许由固辞不受,逃至箕山之下,农耕而食。许由死后葬于箕山,后世称为许由山。可见后世许姓人士奉许由为始祖,是有一定根据的。
家族文化
(一)郡望
河南郡 汉高祖二年(前205),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许文叔直系后裔。
会稽郡 秦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二)堂号
训古堂 东汉许慎,博览经籍,时人夸他“《五经》无双许叔重”。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之大成。其后裔有以训古为堂号,称“训古堂”。
(三)名联鉴赏
训古传经千古业
说文解字万世师
引自河南郾城许慎祠联。
但有余闲惟学帖
即逢佳客莫谈天
引自清代书法家许庚自题联。
入颍阳,守睢阳,令旌阳,赫赫神仙之府
汉太傅,唐右傅,明少傅,堂堂宰相之家
引自安徽绩溪县家朋村许氏宗祠联。上联是说唐代太守许远、许逊仕途事迹;下联所云汉许靖、唐许敬宗、明许存仁等宰相名臣事典。
名人小传
许慎(54—149),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初为郡功曹,举孝廉,入京为太尉府南阁祭酒。汉安帝永初四年(110),许慎被召为五经博士,校书东观,后称病归故里,审定其巨著《说文解字》。许慎是中国文字学的开山之祖,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是1800年来唯一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为我国字典之首创。由于许慎对我国文字学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被后人誉为“文化宗师”。
许褚(?—?),三国时魏国的著名将领。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建安二年(197),归附曹操,出任都尉。九年(204),曹操围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时,许褚奋勇力战,因功封关内侯。十六年(211),随曹操征讨韩遂、马超,北渡黄河时,遭到追击,许褚一手举马鞍护卫曹操,一手撑船使曹操平安脱险。同年击败马超,升武卫中郎将。
许敬宗(592—672)唐高宗朝宰相。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授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旋授检校黄门侍郎。十九年(645),太宗亲征高丽,许敬宗由本官兼中书侍郎,起草诏书,专掌诰令。高宗即位,许任礼部尚书。因废皇后王氏而立武后有功,显庆元年(656)加太子宾客,寻拜侍中。三年(658)进封郡公,是年升中书令。龙朔三年(663)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监修国史。
许衡(1209—1281),宋元之际政治家、理学家、教育家。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曾与姚枢、窦默等一起讲授程朱理学。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皇帝位,许衡授官国子祭酒,中书省议事。至元六年(1269),元世祖命许衡与太常卿徐世隆等制订朝议与官制,为元统治策划“立国规模”,多“尊用汉法”。八年(1271),世祖开办大学,任命许衡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曾提出为政者“修德、用贤、爱民”,此为治本。许衡后位至宰辅,为一代名臣。
许夫人(1252—1282),宋末元初畲民起义首领,抗元民族女英雄。莆阳(今福建莆田一带)人。本姓陈,名淑桢,乳名碧娘。丈夫许汉清,晋江东石人。宋朝末年,元军大举入侵闽南,许汉清夫妇把家里钱财拿出来招募族丁,抗击元军。在抗元战斗中夫死父亡,许夫人在悲痛欲绝中,率领义军冲出元军的包围圈,又发动畲汉族民继续抗元,屡屡获胜。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许夫人在与元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
胡秀华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