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季养生重在“养肾防寒”
  市中医医院肿瘤一科主任  刘思源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先人告诉我们,冬天的时候,要注意闭藏,不要太嗨了,应该早睡晚起,运动要适量,不要大汗淋漓。现代年轻人往往是晚睡晚起,运动倒是很少。

  冬天是一年之中最适合进补的季节

  传统养生十分注重“天时”、“地利”、“人和”。因而从中医角度而言,冬天是一年之中最适合进补的季节。这个时候人体脾胃运化能力转强,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

  冬季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阴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常见情况有恶寒、脘腹冷痛等。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它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就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因此,冬季养生重点是“养肾防寒”。

  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密切相关。选择食补的同时也可以选择艾灸、泡脚等多种养生方式。

  冬季进补要因人而异

  冬季进补要因人而异,根据年龄、环境而变。切不可乱补,特别是有慢性疾病的人,很多高热量的东西是不能随便吃的。进补因个人体质不同而不同,主要分为:

  1、养气血

  冬天的主气是寒,寒性凝滞会使血液循环不畅,同时寒邪易伤阳气,人体没有阳气温煦,气血循环不足,就会带来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因此适当养血活血是适宜大众的冬季养生之道。

  2、益肾精

  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它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就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因此,冬季养生重点是“养肾防寒”。可服用补肾的中成药,也可熬制膏方,更推崇药食补肾。也可每日早晚进行自我按摩,可揉关元穴49圈,擦肾区、腰部49下,提肛49次,能固摄肾精,延年益寿。

  [温食忌硬]冬季饮食切忌黏硬、生冷,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人体阳气受损,饮食调养应以“补”为主。补法中以炖补为佳,炖补制作时间长,有利于营养消化吸收,而且还可以适当加入药材,以增强疗效。炖补时可根据个人体质选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

  [增苦少咸]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进补有五忌,不可乱补

  进补要因人而异,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忌:

  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害自身,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诱发心血管疾病。如本身阳热之体,又大进牛羊狗肉等温补之品,必致各种热毒疾患。

  二忌慕名进补。人参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多。但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出血。

  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四忌多多益善。进补过度对身体也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冬季养生重在“养肾防寒”
膏方:“一人一方”别图贵
尚无有力数据证实 肝癌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
衡阳晚报版面三A03冬季养生重在“养肾防寒” 2017-11-11 2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