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重读《岳阳楼记》
~~~——重读《岳阳楼记》
~~~——重读《岳阳楼记》
2017年10月01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重读《岳阳楼记》
  

  ■陈晓林

  初识《岳阳楼记》,是在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候两人编选的古文选本《古文观止》,上起东周,下至明末,共选辑文章二百余篇。其选编的目的主要服务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披阅此书,古文精华尽收眼底。无怪乎作者敢假“观止”之名。

  北宋大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脍炙人口,最著名的一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闪烁着思想光辉,激励了一代代仁人志士。在这篇仅有363字的记文中,诸多词句为世人所熟悉,至今仍广为引用,如“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浊浪排空”、“ 把酒临风”、“ 波澜不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纵览《古文观止》222篇文章,有如此多名句千载传诵,《岳阳楼记》当首屈一指。

  1043年(庆历3年),范仲淹被宋仁宗任用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继而向仁宗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仁宗颁行全国,史称“庆历新政”。后因保守势力的进攻,新政只一年便告失败。范仲淹被迫离开朝廷,罢去参知政事,领官邓州知州。庆历六年,应同年进士也被贬官的岳州知州(今湖南岳阳)滕子京之托,范仲淹感情充沛地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岳阳楼记》。

  循常理,此时的范仲淹应为官场失意、政治上不得志而沮丧,可文中所发“先忧后乐”之思想观点,抛弃了个人的恩恩怨怨,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怀和宽阔的胸襟,每每读来都令人感慨不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记文中,范仲淹以精炼的文字,比喻的笔法,描绘人面临自然界进而社会生活的两种情感:第一种,览物而悲者。当“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之时,“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第二种,览物而喜者。当“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之时,“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然而,范仲淹对上述两种览物之情是一概加以否定的,他赞美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些具有远大志向、高尚道德的人,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

  如此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 范仲淹举荐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为官,愿与这样的人交友,表明了他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

  掩卷沉思,穿越千年时空,我想问范仲淹:你出身寒门却志向高远,日以继夜勤读不辍,夙夜在公;你满怀救国之志,忧国忧民忧君,却饱受诟病,三度被贬,你不后悔吗?我知道范仲淹无法回答我,但重读《岳阳楼记》,他又分明回答了我。

  范仲淹任杭州知州时,在东汉隐士严光归隐处修祠堂并写记纪念他,赞美严光不贪官禄的高洁品质:“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初读我有些不解,一生主张救国救民的范仲淹,为什么又大加赞赏严光这样的隐士?细细读来,似可以看做是范仲淹衡量读书人的不同尺度,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常常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立功与隐逸,或者各偏于一面,也无不可。

  在中国古代杰出的士人知识分子群体中,范仲淹无论从人品和处事上都受到世人高度称赞,被奉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而为万世所敬仰。古代士大夫以立功、立德、立言为“三不朽”。若论功业,范仲淹改革半途而废,戍边卫国亦屡遭败绩,做地方官在北宋中后期那种政治环境又能有何为?然而,他的道德文章却在史上写下浓重一页,千古传诵。

  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在《祭范颍州仲淹文》中称赞说:“呜呼吾公,一世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 金人元好问在《范文正公真赞》中更是对其推崇备至,说他“其材,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 清大学士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其“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 毛泽东主席也给予范仲淹高度评价:“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思想品德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北宋的范仲淹与清代的曾国藩。”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联系当今社会,重读《岳阳楼记》,以古鉴今,“先忧后乐”所体现的精神和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岳阳楼(资料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简介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
衡阳晚报版面五A0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17-10-01 2 2017年10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