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0月01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芳开:用勤劳的双手创富奔小康
  本期衡阳人家走进王芳开家庭——

  ■文/本报记者  刘  娴

  图/本报记者  王  翟

  

  “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奔小康, 幸福的日子必定到来。”雁峰区岳屏镇南湖村的王芳开与妻子陈宪梅把勤劳放在第一位,每年从春忙到秋,除了种菜、种田,还养猪、养鸡,日子终于红火起来。

  辛勤努力,圆了一家人的住房梦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南湖村王芳开家,见一栋三层小楼拔地而起,山环水绕,前庭后院。王芳开乐呵呵地说:“这房子左右结构一样,给两儿子一人住一边。”

  “今年60多岁的王芳开,过去是我们这里的贫困户,他跟爱人陈宪梅不怕苦、不怕累,通过自己的双手种植各种蔬菜赚到了钱,又搞基建,建起了这房子。”南湖村有关负责人介绍。

  “只要勤劳肯干,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王芳开每天都会在心里默默地鼓励自己,只要勤劳苦干,生活一定可以好起来,一定能够摘掉贫困帽子。这些年来,他不等不靠,不仅种田、养鱼,还利用农闲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现在建筑的行情越来越好,当个散工每天都有200元。”王芳开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早上起床就先煮好早饭,如果是农闲,他就跟着村里的建筑队去干建筑工,晚上他再回来给一家人做晚饭。他说,现在虽然累,但看见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很快乐。

  王芳开靠自己的双手,盖起了新房,圆了全家的住房梦,生活逐步得到了好转。看着新房他感慨颇多:“过去我的房子阴暗潮湿,每逢下雨,都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让人提心吊胆,整夜都无法安睡。现在终于住上新房了。”

  妻子种菜、卖菜,一年收入可观

  记者采访时,王芳开的妻子在外卖菜还未回家。

  “她每天早上4、5点钟就到菜地里去摘菜了,然后挑到菜场去卖。”当太阳升起照耀大地的时候,陈宪梅已经出去好几个小时了。

  王芳开告诉记者,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妻子这些年一直保持种菜、卖菜的习惯,一天到晚,要么去自家的菜地里打理,要么就挑着菜出去卖了。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带记者采访的路上,指着陈宪梅的菜地说:“你看,那一垄垄蔬菜,长势非常喜人。”

  “目前,我们有青菜、南瓜、冬瓜等10来个菜品,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特别是我们的青菜更受各个面馆、饭店‘青睐’。”王芳开一边介绍着妻子的菜园,一边说着这些年来妻子的收获。他说:“我老婆跟我这一辈子,做事是做饱了。”言语中有感激也有些愧疚。

  据他透露,每年妻子种菜的收入很乐观,虽然很辛苦,但从未听她埋怨过一句。打内心里,他对妻子感到佩服,也很感激她为这个家默默付出。

  家风传承,小日子越来越红火

  如今,王芳开家里不仅有几亩菜地,还有10多亩鱼塘,空余时间又搞基建、副业,家境殷实。除了两栋房屋,银行还有存款。村里的人提起王芳开都赞不绝口:“他是扎扎实实,勤劳肯干,靠自己的一双手过上了幸福生活。”

  王芳开与陈宪梅勤劳致富的良好品德,也影响着他们的下一代。 据了解,王芳开两个儿子,在他勤劳朴实好家风的带领下,一个做租赁生意,一个开挖机,生活越来越精彩,日子越过越好。如今,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有了孩子。一大家人都住在王芳开的洋房里,其乐融融。

  采访中,王芳开的大儿子王军告诉记者,父母没有过多的话语,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导着自己的下一代:勤劳、善良。现在自己与弟弟已为人父,一边孝敬着父母,一边教育孩子要传承家风。他希望,勤劳肯干、舍己为人和孝顺之风永远传承下去。

  王芳开在菜地摘辣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王芳开:用勤劳的双手创富奔小康
衡阳晚报版面四A04王芳开:用勤劳的双手创富奔小康 2017-10-01 2 2017年10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