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8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类“起死回生”
还有多远?
随着未来新科技的涌现,打破人体冷冻的技术难题,从而实现复苏、存活,也并非一定不可能。(资料图)
  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完成

  人类“起死回生”

  还有多远?

  死亡能够被按下暂停键吗?很多人相信通过“人体冷冻”可以实现。人类遗体被推进液氮罐内低温保存着,等待科技发展、医学发展,等待起死回生。49岁的济南市民展女士身患癌症去世后,遗体被低温保存,成为中国本土首例“人体冷冻”案例。

  患癌去世,她的遗体被低温保存

  展文莲去世后,她的遗体被山东银丰生物工程集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床工作人员程序性降温,最终用液氮冻存。

  桂军民是展文莲的丈夫,他期待妻子有一天能醒过来。他本人未来也希望加入这个名为“生命延续计划”的人体冷冻实验。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刘静告诉记者,人体冻存是低温医学的终极目标,但目前的人体冻存还主要是一种商业行为或尝试:只负责“冷冻”,不负责“复活”。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告诉记者,据他所知,目前除了成功冷冻细胞或极早期胚胎外,冷冻果蝇、鱼等实验动物,都没有听说有成功的先例。

  刘静认为,现阶段的人体冻存更接近于一种遗体保存服务。乐观地说,随着未来新科技的涌现,打破人体冷冻的技术难题,从而实现复苏、存活,也并非一定不可能,但需要艰苦卓绝与极具创新的科学探险。如果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将是人类最重大的科技突破之一。人类将因此突破年龄的限制,实现星际旅行;并“任意切换生命进程”,应用在永葆青春以及对抗疾病等方面。

  冷冻人体在未来“起死回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在实施这一计划的美国专家阿伦看来,死亡并非不可逆转。

  “冷冻的不仅是身体,记忆也是可以保存的。”在阿伦看来,记忆的保存是“复苏”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理论上讲,人的永久性记忆是可以被留住的,但具体要看对大脑的保存程度,未来能否复活充满变数。

  长期保存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刘静表示,低温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保护生物体,也可以摧毁生物体。

  据刘静介绍,利用现代低温冷冻保存技术,人们已经成功冻存了很多种类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肿瘤细胞、干细胞,以及精子和卵母细胞。

  液氮是细胞冻存过程中最常用的超低温制冷剂,在有毒有机溶剂的保护下,细胞能够长期被保存。但复苏的成活率,因细胞而异。

  备受人们关注的冷冻卵子技术,冻存的就是女性的生殖细胞——卵母细胞。其冻存后,细胞复苏成功率甚至低于50%。

  刘静表示,原因之一可能是,卵母细胞的尺寸远大于其他普通细胞。除了细胞,人们在皮肤、角膜、肝脏、肾脏等复杂组织和器官的短期保存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长期保存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人体复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刘静解释说,对于体积稍大一些的组织或器官,冻存仍有较大困难。原因在于体积较大,冷却液很难快速均匀地导入到组织或器官内部,在降温或升温时,器官内部和外部产生温度差,从而不一致收缩,产生应力,可能造成撕裂性创伤;同时,细胞或细胞间又容易形成冰晶、冰核;在复苏时,冰核的存在又极易引起重结晶,刺破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双重破坏下,组织或者器官的保存极其困难。

  公立三甲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位在美国顶尖移植中心工作多年,并参与器官保存的医生也告诉记者,目前对人体器官的长期保存还不过关,更不要说人体了!他认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人体放在液氮里再复活几乎不可能。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歼-15战机飞行员 驾机带火着陆
人类“起死回生” 还有多远?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人类“起死回生”
还有多远?
2017-08-18 2 2017年08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