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华
他在一条街道上经营着一家小店,生意一直不太好。
他觉得可能是他承租的门面风水不太好,因为别人做着同样的生意,却经营红火,于是他又换了门面。但遗憾的是,生意依然没有起色,而他转给别人的门面,在别人的经营下,却红红火火。
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生意也一落千丈。后来,他离开了这条街。一位有着丰富经营阅历的街坊,在分析他经营不太好的原因时说,他不是一个好生意人,生意人怎么可以一天到晚阴沉哭丧着脸?他生意做得不好的原因很多,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你去看看,哪个生意做得好的人冷若冰霜?
的确,中国人讲究和气生财,和气首先就要有好脸色,顾客花钱图个舒心图个快乐,你阴沉着脸,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如果你是垄断开独行,别人没有办法,忍气吞声也要去。问题是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别人受不了你的脸色,就不会照顾你的生意。
脸色影响生意,我是认同的。因为在消费时,我常常在面对多种选择时,喜欢到一脸笑容、面容和气的店主那去消费。
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以脸识人已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般的习惯。从我们开始有机会接触书籍、影视,坏人就开始脸谱化:面貌丑陋、脸色阴沉、行为鬼祟、贼眉鼠眼、猥猥琐琐……看多了这种脸谱化的坏人后,往往一看书和影视剧,人物一出场,我们就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人物的脸谱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戏剧中,我们看到的京剧脸谱就有其表达的涵义,京剧脸谱的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满含爱憎,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在这些寓意中,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表达是这样的——
红色一般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多为正面角色。黑色一般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白色一般代表阴险、疑诈、肃煞的人物形象。紫色一般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黄色一般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金色一般代表神仙高人。银色一般代表神仙、妖怪。绿色一般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蓝色一般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
这种脸谱化人物的文化特色不仅中国有,在世界许多国家也同样存在。西方的幽灵等反派形象,同样是以令人憎恶、面容丑陋的形象出现。
即便是今天的中外动漫影视,也同样展现出人物、动物形象容貌脸色好坏的倾向性表达。
那么,古今中外,为何呈现一致性的坏人审丑倾向呢?
我以为,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人们对于好人的美好期待和祝愿,对于坏人的无比憎恨和诅咒。好人就应该笑面如花、容貌端正。坏人一定是面色阴沉、丑陋猥琐。二是中国有一句古语:命由天定,相由心生。好人心胸坦荡,与人为善,内心阳光透亮;坏人诡计多端,与人为恶,总想算计人,心里阴暗。心里的透亮和阴暗与否,肯定会因此影响到相貌的生成。
尽管好人与坏人不是可以从面容上简单识别的,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外表丑陋,却心地善良。克洛德道貌岸然,却内心邪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家平常的交往中,“笑面如花”总比“冷若冰霜”好,给人释放更大的亲和力。从心理学上看,人们自然都愿意与“笑面如花、容貌端正”的人相处,而不会愿意同“冷若冰霜、丑陋猥琐”的人相处。
因此,在同等的情况下,“笑面如花”的人得到的机会也会多一些。人们总是向往美好的事物,面对笑面如花的面容,你会如沐春风。面对阴沉冷漠的面容,你会如遇冰霜。
诚如那位街坊所说,生意人面对顾客要有好脸色,这是做好经营的一个基础。但好脸色却不只是有益于生意场这一项,好脸色也是赢得美好人生的一个基础。
一个人的脸色是与人交际的窗口,你的笑脸是打开交际之窗的钥匙,你的冷漠是关上交际之窗的枷锁。
一个人的一生是与人交往的一生,与别人交往顺畅则一生的生活工作顺畅,与别人交往艰难则一生的生活工作艰难。
有人这样形容,你的脸色就是人生的颜色。
你的脸色“阳光普照”,你的人生必定阳光普照。
你的脸色“阴云密布”,你的人生必定阴云密布。
胡适曾经在写到自己的家事时,这样感慨过看人脸色的感受:“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作为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先生这个感慨,对脸色之于人际交往与相处的重要性,刻画得入木三分、振聋发聩。
无论是谁,我们都期盼自己每天看到别人的脸色是和善、亲切、愉悦的,我们都不希望看到一张阴沉、憎恨、生气的脸。人通此理,我们这样希望,别人必定也希望你面对他们时,脸色同样是和善、亲切、愉悦的,而不是一张阴沉、憎恨、生气的脸。
所以,要让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好脸色,首先要让自己的脸色以和善、亲切、愉悦待人。你给别人好脸色,也会反射来好脸色。因为只有给予才会得到,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美好的人生既需要呈现,也需要遇到和善、亲切、愉悦的面容。
你的脸色就是人生的颜色。请相信,满面春风的面容,必定有助于迎来缤纷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