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起母亲,真的好想像从前一样坐在母亲身边喝一杯茶,吃一顿饭,聊一聊家常,甚至躺在母亲的怀里撒一撒娇,好想再为母亲梳一次头、洗一次脚、买一件新衣。然而,这种愿望已成为永久的不可能,因为母亲已于去年孟秋时节以九十八岁的高龄走完其人生旅程。
母亲生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共六人。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母亲和父亲披星戴月,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其中,母亲受的苦、受的累、挨的饿、挨的冻,真是难以言表,只有母亲自己最清楚。记得童年时代,劳作一天的母亲,常常是用一碗白水和几块咸菜当晚餐。
母亲是文盲,她不知孟母三迁,亦不晓岳母刺字,但她明于事理,教子有方,课子很严,时常教我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记得小时候只要我与别的小孩争执、打架,无论对错,她总是先训斥我,从不与他人争长论短。我参加工作以后,经历过多种岗位,母亲不知我的工作性质如何,但总是对我说:“崽呀,有个工作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工作!”在我几十年的工作历程中,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母亲的“好好工作”就会在我耳边回荡,它就能激发我的工作热情,开启我的工作智慧,帮助我渡过重重难关。
母亲生于乡下,长于乡下,居于乡下,从未见过大世面,然而她却精明能干,人情练达。父亲是一位性情中人,一生好交朋结友,父亲在世时,每逢赶集日,家里的客人川流不息。尽管家境贫穷,母亲从不怠慢家里的每一位客人,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款待,在乡里传为佳话。
母亲身材瘦弱,但心志坚强不亚于大丈夫。记得一九七八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当年七月,我正准备参加高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考试的前两天,大姐英年病故,这对我家无疑是晴天霹雳,白发人送黑发人,父母心里该是何等的悲痛!为了不影响我的情绪,使我有较好的心情和心态参加考试,母亲强咽下泪水,没有哭、不露悲,以平和容颜送我去参加高考,并再三叮嘱我不要紧张,认真考试。待我考试完毕后,母亲在家里痛哭了三天三夜,其情其景,可谓肝肠寸断,悲痛欲绝。每当想起这次事,我不禁潸然泪下。
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总有操不完的心,也从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父亲去世后,垂垂老矣的母亲,在乡下独居三十多年。期间,她生活自理、养鸡种菜、植树种果,将庭院打造成了一个花果园。多少次,我想把她老人家接到城里来和我们一起住,让她享几年清福,她都婉言拒绝。她说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在乡下好。其实,她内心真实想法是,怕给我们添麻烦,怕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这就是我的母亲,只愿儿女们好,从不替自己想。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倾注给了儿女们,儿女们却难以回报万一。如今母亲不在了,我再也不能品尝母亲烹煮的农家土菜了,再也不能穿一双母亲缝制的布鞋了,再也不能躺在母亲怀里撒娇了,她给我留下的只有母亲的精神、母亲的品格、母亲的教诲,以及我对母亲的无限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