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6月01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生态养殖
方兴未艾
  ■本报记者  姚永军

  实 习  生  王倩雯

  

  本报讯  “一体化”模式沼气池、发酵池生物菌料模式、“三级沉淀”过滤、“猪—沼—果”、“猪—沼—林”、“猪—沼—菜”……近年来,在畜牧水产部门积极推动下,多种粪污治理模式得到推广,生态养殖在我市方兴未艾。

  5月26日,记者走进衡阳市军亚畜牧发展公司,只见3个硕大的沼气罐映入眼帘,沼气发电机的轰鸣声传入耳内。该公司8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不但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能年产沼气14.24万立方米、年发电14.6万度,年产有机肥500吨,年产沼液1.81万吨,真正做到了“零排放”。为充分利用好沼液、沼渣,公司在养殖场附近流转土地200多亩种植蔬菜、水稻和油茶,同时与周边蔬果基地签订沼渣沼液供应合同,既防止了养殖带来的污染,又为周边种植业提供了优质有机肥。

  位于石鼓区角山乡的香樟苑生态农业发展科技公司致力于以科技手段发展生态养殖技术,与高等院校及畜牧专家共同研发了中草药药渣喂养牛技术,形成了“中药酒、秸秆稻草发酵—养殖—制沼—牧草种植—加工—餐饮—休闲”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达到100%的资源化利用。

  据市畜牧水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已经建设了6个有机肥加工厂,年产有机肥8万吨;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已累计创建部级示范场22个、省级示范场42个、市级示范场47个;全市近4年来累计投入养殖污染防治资金1.5亿元,对1100多个养殖场进行了污染防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督查组 莅衡督查
我市第三批“就业见习基地”出炉
“一户一策”助力结对户增收
网上热卖蜂蜜,日子越过越“甜”
衡阳生态养殖 方兴未艾
衡阳晚报版面二A02衡阳生态养殖
方兴未艾
2017-06-01 2 2017年06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