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变成你的一棵可挡风雨的大树,也可以变成你的一条可人细藤,这是何等妙不可言的境界?且看——
九月的南岳,已带有一丝凉意。我在秋雨下的黄庭观旁的广场上伫立。眼前这棵挺拔的大树和一条相拥而抱的藤,历经一百多年的 沧桑,心无旁鹜地按照自身固有的生存方式自由自在地生长着。我想,不管岁月怎么变迁,它们生存的姿势可能只是偶尔有过改变。
为什么说它们只是偶尔有过呢?这也许是我的臆想,因为它们也是生命,甚至可能是千年不老的生命。它已经远远超过了芸芸众生如我辈,它站得很久很久了,难道没有不会累的哪一刻吗?
像凡夫俗子的我们,小憩一下后,再去思考手头的事怎么去办,脚下的路怎么去走,周边的环境怎么去适应,怎样把前方路拓得更宽?没有弯路与荆棘,没有无法逾越的陡坡与弯道,让后来者走得更舒服!所以,在貌似的小憩中,将思想调到了自己最饱满的那个档位,在看似的静中动起来。我想,这可能是很智慧的一次嬗变!是值得纪念的一刻。
那个有雨的下午,天秋了,雨改了它的秋天时的姓,而我还是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我,一个人站在黄庭观前。在那棵高大马尾松的面前,我站着站着,突然便感觉自己一时像一棵树,像眼前的这棵马尾松;一时又像一条藤来,那么紧紧地缠着自己的内心。
是一棵树吗?是的,我在自己孩子的心目中一定是棵树,一棵有着50多年树龄的树。她一出生就像一条藤缠着我,我到了哪里,她跟到哪里,无论她的父亲走到哪里。因为我就是她的树,风来了,我可为她挡,雨来了,我可为她遮。渴了,有我自己深入土地的根系。一年又一年,藤长大了又长长了,她想试着离开我去远行。但是,无论她走得多么远,她一定会感觉到我系着了她,她也系着了我。就好像我少年时,亦像孩子一样,是父母亲眼中的藤。那么多的时光里,抱着父母亲的腰把梦都笑醒了起来。我们就像树与藤的关系,永远也分不开,也不会分开!
一脉相承,相辅相成,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充满着温馨与爱意!就好像树与藤的拥抱,无论多么大的风雨和困难,都会同舟共济,同甘共苦。没有这种意识,那是多么可怕的洪水猛兽?所以,就算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看到这一幕幕,我们可以去思考,为何不去努力把陌生变成熟悉?把冷漠变成秋天一杯飘香的热茶;把话说成秋被一样的温暖;如此种种,长此以往,这个世界就会慢慢少了陌生,多了一份份贴心的感动:我可以变成你的一棵可挡风雨的大树,也可以变成你的一条可人细藤,这是何等妙不可言的境界?
这个世界太需要这样的相辅相成了。从古至今,刘邦如果没有韩信,能得天下吗?汉元帝没有昭君出塞,那50年可能会出现的是战火连天,会有多少的金戈铁马,会有多少的青山埋忠骨?个人的牺牲交换来的伟业、安宁和兴旺,这就是无私的“辅”,成就了真正的大“成”!
树与藤相辅相成的关系见证了爱情下的和平,见证了雨病了风怎么办?我以为,它还可以见证今夜寺庙里的暮鼓与明天的晨钟。可以说寺也就是一棵树,那么寺里的晨钟与暮鼓也就是它的藤。有了寺,才会有了这样的妙音。才有了在晨钟的大彻,在暮鼓里大悟!这可能是“树与藤”最好的结合,最美的意境!
可以说雨也就是一棵树,那么风也就是它的藤了。有了雨,才会有了雨“随风潜入夜”的诗话,风打扮着雨的模样,雨随着风翩翩起舞。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物康阜,这才是“树与藤”所想得到的最好的答案!这也可能是人最羡慕而又向往的格局,它是那么的自然,流露出的宛如茶香,没有一丝酒气中的冲动与出格!缕缕香飘,将心身醉在日月里,云与雾的精灵里。亦如女儿从背后的一个拥抱,不用回头,不用深呼吸,都知道她是谁,知道身后的那条藤有了什么惊喜!
这种无拘无束、无提无防、无刀无枪的格局,也像水流在渠里!我也不妨大胆去假设:渠就是一棵橫卧的树,而水就是在树心里缠着它的藤了,沽沽流淌,千年不竭。它灌溉着良田万顷……长出了牛羊成群、鸟语花香、世外桃源!
精致闲适,交融互补是我们需要的生活。因为有什么样的人格,才会有什么格局!树与藤的关系的格局,它在南岳的一个有雨有风的下午,以不变的拥抱的方式告诉了我:给他人以温暖和放心的依靠,所有的冬天都不会有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扫一扫!进入“掌上衡阳”客户端,获取“百态妙评”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