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因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了市民出行的一大选择。然而多数小区没有专业的充电设备,“充电难”问题困扰了不少人,随之而来的是,业主楼前乱拉乱扯电线,火灾隐患和触电危险随之产生。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智能充电站走进我市部分小区,不仅方便居民充电,更让小区居民多了一份安心。
高空拉线充电,安全隐患“如影随形”
昨日,记者在雁城西路某小区11栋看到,一根电线从5楼一住户阳台垂下,另一头连接着停放在一楼的电动车,“走在电线下让人感到提心吊胆。”“我们小区没有电动车充电站,都是从楼上扯根电线充电。”几位业主说。
记者走访发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在一些老旧小区,由于没有电梯,不方便将电动车推到家中充电,居民就从楼上扯一根电线下来,有的用塑料袋简单给电线“包扎”一下,有的则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电线长期裸露在外,经风吹日晒老化极快,绝缘性能下降,容易短路。
近年来,因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引发火灾的新闻屡见报端。不少市民明知“高空拉电线”存在安全隐患,但为了图方便,仍然选择这种危险的方式。市民希望有更多的小区能安装智能型充电站。
智能充电站现身我市,推广开来仍需时日
在岳屏小区的车棚内,记者见到了智能充电站。它外观看起来是一个比A4纸尺寸略大的黄色金属盒,上面显示有充电时间,还有刷卡位置,金属盒子下方有10个插座,将电动车充电器连通插座,记住该插座序号,然后刷卡,按下相应的插座序号键即可进行充电。刷一次卡(1元)可充电3小时,业主根据需要可连续刷卡。
充电结束后,充电站会自动断电,可有效避免因充电时间过长消耗电瓶里的水分引发自燃。
“如今,小区内高空拉线充电的现象大为减少。”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解决业主充电难题,小区于近日引进了3台充电设备,一套设备可供10辆车同时充电。不少业主表示此举很便民,“收费标准虽然比在自家充电成本高一点,但使用起来方便安全,可以接受。”但也有居民表示,使用充电设备收费偏高,仍需考虑。
记者从国网供电衡阳公司了解到,该类充电站技术含量不大,不需要向电力部门报备。不少市民表示,中心城区的不少“上了年纪”的小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成为充电站建设的薄弱区,希望相关部门、小区物业着力解决这些小区充电站难于落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