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面B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6月03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爱”与“伪爱”
  教育杂谈

  市成章实验中学  汪家良

  世上恐怕没哪个父母会承认自己不爱孩子,的确,不爱孩子的父母很少见,但“爱”与“爱”是大不相同的,有些人是“真爱”,有些人则是“伪爱”,“伪爱”的同义词就是“害”!

  那么“真爱”和“伪爱”的区别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否则,很多人会陷入“伪爱”的泥潭而不自知,最终害了孩子。

  “真爱”和“伪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

  爱而不娇为“真爱”,否则就是“伪爱”。有些父母虽然爱孩子,但从不娇惯孩子,无论家庭条件多么优越,也仅仅是满足孩子合情合理的要求,孩子提出过分要求时绝不迁就,比如,不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不给孩子穿名牌用名牌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这才是真正爱孩子。而有些父母恰恰相反,孩子的话就如同“圣旨”,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过分,都要设法满足他,从来不会拒绝,比如,零花钱要多少给多少,衣服鞋袜要穿哪个品牌就买哪个品牌,要吃山珍海味就让他吃山珍海味等等,这样一来,孩子很容易养成只知索取且挥霍无度的坏习惯。这样的爱不是“伪爱”又是什么呢?

  爱而不纵为“真爱”,否则就是“伪爱”。有些父母虽然爱孩子,但从不纵容孩子,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父母绝不包办代替;相反,孩子不能做的事绝不允许他做,不该说的话决不允许他说;当孩子犯错误时该批评的要严厉批评,该惩罚的要惩罚,绝不姑息。父母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还让他从小就有了基本的是非观念。这样的父母看起来好像不爱孩子,其实是“真爱”、“大爱”。有些父母却不是这样,本该孩子做的事,自己硬要越俎代庖,唯恐孩子辛苦了;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完全由着他的性子去,从不加以约束,即使犯了错误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还要为孩子百般辩护。父母这样做,不仅很有可能将孩子培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还会模糊孩子的是非观念,不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这样的父母看起来是在爱孩子,实际上是在害孩子、毁孩子。

  爱而不滥为“真爱”,否则就是“伪爱”。有些父母虽然爱孩子,但他们能拿捏好分寸,就好比农夫育苗,该浇水时才浇水,该施肥时才施肥,绝不滥施滥灌,因为他们知道,水多会烂根,肥多不壮实。爱孩子也是如此,无原则的溺爱对孩子有害无益。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根本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的孩子一出生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唯恐委屈了孩子,亏欠了孩子。这样的孩子就如同水、肥过量的庄稼,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父母这样滥爱,与其说是爱孩子,不如说是害孩子。

  我们做父母的都应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凡事都有度,适度则有益,过度则有害,爱孩子也是如此。要把握好这个度,就必须保持理智,不能太感情用事。惟其如此,才不至于“好心办坏事”,走向爱的反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第B01版:版面B一
   第B02版:版面B二
   第B03版:版面B三
   第B04版:版面B四五
   第B06版:版面B六
   第B07版:版面B七
   第B08版:版面B八
“六一”,我们的节日
教育短波
“真爱”与“伪爱”
衡阳晚报版面B七B07“真爱”与“伪爱” 2016-06-03 2 2016年06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