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4月16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组里是榜样,
持家是“里手”
  本期衡阳人家走进王一富一家——

  快乐的一家子

  家庭档案:

  持家心得:

  男主人:王一富   80岁  衡南县松江镇霭市村上升组组长

  女主人:宁资莲   72岁  务农

  老两口育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跟两个儿子一起居住于衡南县松江镇霭市村上升组,如今已是四代同堂,大家庭共有42人。

  ■文/图  本报记者  李 楚

  

  走进衡南县松江镇霭市村上升组,提起王一富的家庭,每个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一家是勤劳勇敢的劳动者,靠双手发家致富,他们也是相亲相爱的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和睦、温馨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同时,他们还是热心博爱的慈善家庭,以小家造福全村。

  父亲是村里人人夸赞的“好组长”

  在最美四月天里,沿着一片春光前行,汽车缓缓驶入衡南县松江镇霭市村上升组,在两栋小洋楼的院子里,我们见到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王一富。佝偻着的身躯,花白的头发,因为年迈,眼皮已经拢塌了下来,再配上一身简陋的劳作服,挽起的裤腿下露出一双沾满泥土的草鞋。刚从田地里劳作归来,额头上还冒着细小汗珠。

  你很难猜想得到,步入耄耋之年的他如今依然担任着霭市村上升组的组长。这大半辈子以来,他不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村子贡献自己的余力,同时,还携手老伴宁资莲共同把家庭经营得有声有色,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赢家”。

  在霭市村上升组,如果要聊起王一富老人,村民们人人都有一肚子说不完的褒奖词:认真、负责、慈善、勤奋、热心、无私奉献……

  王一富自年轻时就一直在组里任职,为村民服务,60岁以后被村民们推荐为上升组组长,到如今,他已经整整干了20年的组长工作。而这20年来,他一股热心,默默奉献余力,带领着村里30余户村民走向了小康生活。“修古井、建文化广场、硬化水塘、修机耕道等等,我们村子里新农村建设几乎都是他的功劳”。村民王诚章聊起王一富有说不完的话。

  更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为村子里做这些事的经费竟都是王一富自己筹集。“有时候自己子女们出一些费用,有时候村子里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民也会自发出一部分。”王一富告诉记者,这是他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他甘愿为这个村子贡献他的全部力量。在采访当天,记者见到王一富时,他正从田地里归来,带着一脚的泥土。原来,为了不让村子里的农田抛荒,已经80岁的他还依然坚持种田,他说,就想起个带头作用,鼓动村民们一起耕种。也正是因为王一富这般无私奉献,村民们更是年年推举其当组长。“我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了,已经干不动了,我希望能有年轻人愿意来接我的班。”王一富如是说。

  持家心得:

  持家心得:

  1、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2、 男主外,女主内,是最完美的生活搭配。

  3、 生活不仅是要让自己的小家过的好,更要让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过上好日子,这才是生活的根本意义。

  俗话说,每个优秀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当然,王一富的家庭也不例外。工作上,王一富是人人夸奖的一把好手,家庭里,老伴宁资莲才是“当家人”,正是靠她才把这个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照顾家庭算是宁资莲份内的工作,也是她十分擅长的事情。同时,教育子女上,她还有着一套独特的秘笈。

  “我没什么文化,但我懂一个道理,自己就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这是宁资莲遵守的人生信条,也是她坚持的教育模式。所有,早在宁资莲的公婆在世的时候,宁资莲对公婆的孝心就时常感动周边的村民们,夫家三兄弟,但她却甘愿独自赡养父母,毫无怨言。也是因为这样的表率,如今,不仅儿媳们孝顺有加,两个女儿嫁出去后,婆家关系更是处理得十分妥当,争吵几乎从未在这个家庭里发生过。

  事实上,母亲是十分严厉的,孩子们都笑称她是家里的“第一行政长官”。但也正因为母亲的严加管教,才教育出这样一大家子优秀且孝顺的晚辈来。

  “父母忙了一辈子,我们姐弟几人原本计划带他们去海南或北京玩一段时间,但向来勤俭节约的他们坚持不愿去。”女儿王元丽称,姐弟几人一直想带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出去旅旅游,但是父母的思想工作却一直没做通。这两天在大家的劝说下,父母终于同意让他们开车带着一起去周边的韶山等地游览一圈。

  母亲是家里的“第一行政长官”

  父母勤劳,晚辈孝顺让这个家庭自带幸福光环。所以,当记者走近王一富的大家庭时,瞬间就被这个家庭的热情所感染。

  在我们进入院子的两栋小洋楼里,王一富一家人正忙着筹备家人聚餐的食材,门前的池塘里捞上一条鱼,鸡圈里宰一只鸡,菜地里采摘来几把时令蔬菜,大人们聊着天乐呵呵地做着菜,孩童们围着院子嬉笑打闹,两位老人或搭把手做家务,或照看着玩闹的孩童,做好饭菜后,一家人围着老堂屋的大圆桌吃上一顿美滋滋的家庭餐,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两位老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幸福的满足感。这样的温馨的场景不禁让人心生羡慕,用最通俗的话来说,这大抵就是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吧。

  上个月刚过80岁生日的王一富和老伴宁资莲育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女儿,两个儿子,目前家里已经是四代同堂,一家人加起来有整整42口人。两个女儿都嫁在离家不远的隔壁村子,而眼前院子里两栋小洋楼就是两个儿子的家。一家人相距不远,因此,聚餐成了这个大家庭每个月最常见的相聚模式。

  事实上,我们眼前看到的仅仅只是这个家庭呈现出的一角,和谐是这个家庭的主旋律,而热心肠则是这个家庭每个人最闪光的品质。

  王一富的大儿子王元华以承包工程为主业,王元华的妻子王美凤是村里的妇女主任,按目前的经济水平来讲,小家庭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但他们的生活远不只停留在自己的小家庭,以“一富带万家”是他们的坚持在做的事情。

  村民们有些大大小小的疑难问题,能做的他都是尽最大能力去办,毫不含糊,这是王元华的个性。“因为我有车,有时候,村民们有事需要去市区办理,能帮忙的我都是尽力帮他们。”王元华称,在王元华的家里,栽种了各式各样的果树,为了让家家户户都享受到果树的福利,去年,他自己开车到外面运回一批树苗,再亲自动手栽到各家各户门前去,这期间,他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同时,为了亮化村庄,王元华还自费在村子里装了数十盏路灯,到如今,连电费都由他一人承包。同样,像王元华一样为村子贡献余力的还有他的妻子王美凤。

  随着村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从2012年起,王美凤自己购置音响设备,带领村民们跳起了广场舞,有时为了参加比赛,她也时常自费购买服装和请舞蹈老师,带领村民们把广场舞跳出了村子。“我们能为村民们做的事很微薄,所以也希望每个村民都能为我们的家乡献出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好。”这是王元华夫妇的切实想法,也是王一富这个大家庭所坚持的生活原则。

  热心为村民服务是这一家人最闪光的品质

  王一富和他的老伴宁资莲合影

  王一富80岁生日的全家福

  一家人在“幸福之家”前合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组里是榜样, 持家是“里手”
衡阳晚报版面八A08组里是榜样,
持家是“里手”
2016-04-16 2 2016年04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