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人:焦康平,男,35岁,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教师
女主人:王冬霞,女,35岁,平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
育有一儿:焦典,男,9岁
1、一家人的生活就是简简单单,互相体谅。
2、对孩子的教育上要求,必须踏实读书、老实做人。
持家心得:
家庭档案:
今年暑假,父子二人骑行青海。
幸福的三口之家
持家心得:
持家心得:
1、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毋庸置疑,良好的家庭教育完全可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甚至是天才,因为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无中生有,更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2、 教育孩子“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1、一家人的生活就是简简单单,互相体谅。
2、对孩子的教育上要求,必须踏实读书、老实做人。
■文/本报记者 李 娟
图/本报记者 李 西
但凡听说有人骑行去了西藏,大家都会不由得肃然起敬。本期“衡阳人家”小主人公焦典,他可是6岁就从衡阳骑行到了西藏!
看到这,请大家暂且闭上因惊讶而张大的嘴,接下来的故事,或会让你惊叫拍案!
小焦典从西藏骑行回来后,第二年又花了50多天,从衡阳骑行到内蒙古;第三年花了44天,从衡阳骑行去青海,今年寒假,他将再度跟随父亲一起奔赴海南岛完成环岛骑行!
焦典这一系列在旁人看来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其“导演”都是他的父亲焦康平。
焦康平在不少人眼中是个“异类”,尤其在对待孩子教育上。为了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毅力,他利用自己每年的寒暑假期带着孩子一起到全国各地骑行。
更具争议的是,他力辟蹊径,让如今已是适龄入学儿童的焦典,没有像同龄孩子一样入学堂,而是跟随在他身边学习音乐和国学。
事实上,这样一对父子,这个家庭的教育故事,已不单单是因“奇”来博得眼球,更深刻的是,它会引发我们对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反思。
纯洁校园爱情修成正果
焦康平依然记得大学毕业时,他那整抽屉的IC卡,那是他和妻子王冬霞的爱情见证。
焦康平和王冬霞是高中同学,他们算是老师眼中的“不良学生”,高中时一见钟情,便偷偷谈起了恋爱。高中毕业,焦康平考上了兰州的西北师大,王冬霞录取在西安的一所大学。两人自此开启了煎熬的四年异地恋。
焦康平回忆,为解相思之苦,每天他们都会打电话,那个年代手机没有普及,宿舍楼道里的公用电话成了他们的通讯工具。虽少了古人“鸿雁传书”那份等待的浓浓情意,但电话线两头萦绕的思念与牵绊同样弥足珍贵。
毕业后,焦康平原本被聘用在家乡甘肃天水的一个小县城做中学音乐老师。不曾想,机缘巧合,当时恰逢衡阳师范学院招聘音乐教师。凭借专业的技能,焦康平顺利通过笔试、面试,从此在学校任教,并打算扎根在这个跟他原本没有丝毫关系的城市。当时尚未谈婚论嫁的女友王冬霞毫不犹豫跟着他一起来到了衡阳,开始全新的生活。
因人生地不熟,初来乍到,王冬霞找过很多工作,吃了不少苦。可她从未动摇要离开爱人,重返家乡。这份对爱人的绝对忠贞与坚守,实属难能可贵。之后,他们生下爱子焦典,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如今,他们已携手在衡阳走过十余个春秋。焦康平笑称,王冬霞是家里的“生活委员”,负责一家人的生活起居;而他则是班长,负责把控全局,最重要的是负责孩子的教育。
践行家庭教育,设想孩子通过自学成才
钢琴是焦典每天的“必修课”
焦康平会选择让孩子在家学习,要从孩子上幼儿园的故事说起。
2岁的焦典曾因父母工作繁忙被送往幼儿园托管。在上幼儿园期间,焦典在学校学了不少英语,可这些蹩脚英语说出来连焦康平都听不懂!当时,焦康平就意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一番斟酌和思量后,焦康平同妻子商量,他想自己教育孩子。王冬霞是依然秉承了她一贯听从“夫命”的习惯,欣然接受了丈夫的提议。
这之后,夫妻二人便开启了“儿子脱离学堂读书”的育儿之路。
“每天早上6:50起床练习毛笔字1小时,吃完早餐后8:30-10:00是学习国语时间;10:00-11:00是自学英语时间,下午从3点开始便是钢琴时间,晚上还有小提琴时间。”焦康平说,这是如今焦典每天的学习安排。
他给孩子请了师院钢琴、小提琴的专业老师教学。如今日积月累,小焦典钢琴和小提琴的水平都不错,他的教课老师对他每天的进步颇有表扬。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也乐在其中。
《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增广贤文》等,这些是目前焦典习读的经典国学。之所以会选择让孩子学习国学,焦康平说,这些都是古人留下的精髓文化,对于孩子修身有很大益处。让孩子从这些书中学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做到知行合一,成为一个真正有思想、有益于社会的人。毋庸置疑,这是焦康平在践行“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
焦康平说,学习英语,这是因为他替孩子做了长远规划。他的初步设想是,将来孩子通过自考英语,到国外去学习音乐,最终回归音乐之路。
虽然焦典没有和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在学校学习,但他却一直生活在师院的校园里。音乐系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很乐意和这位小学弟打交道,热情、懂礼貌是“学长学姐”们给焦典的评价。
对于焦康平不把孩子送去学校念书的做法,身边不少熟人颇有微词:“这样孩子会没有朋友的,会感到孤单,这是在拿孩子的将来开玩笑。”对于这样的质疑,焦康平回应:“孤独本身是人需要去忍耐和适应的,但凡有思想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
带孩子骑行天下
骑行途中休息还不忘学习
“身心兼修,勇闯天涯”这是焦康平对焦典的寄望。在“勇闯天涯”上,焦康平可谓是让焦典成了真正的勇士。
2013年暑假,焦康平在做了充分的前期攻略后,和焦典一起,从衡阳出发,开始骑行去西藏。那年,焦典还仅有6岁半。
一路上,有过爆胎的突发情况,有过一天坚持8小时骑行的劳累,也有过陡坡泥路的险情。这一路,淬炼了焦典的毅力,也让他的成长之路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焦康平查阅,骑行西藏年龄最小的目前应当是焦典,如果当初能够用录像全程记录,那可以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了。
骑行西藏后,对于“外面的世界”,小焦典有了探寻的好奇与欲望。第二年,他甚至主动要求父亲早些制定骑行路线和规划。2014年,他们同样从衡阳出发,一路向北到达内蒙古,耗时50余天,一路的见闻,让小焦典乐不思蜀。今年,他们又从衡阳出发,走贵州-重庆-四川-甘肃-青海,44天的经历,5000多公里的路程,一路同样精彩缤纷。
焦康平说,通过这些骑行经历,磨砺了焦典的意志,也让他学到了很多野外生存技能。焦康平坚信,拥有这些历练的焦典,较同龄的孩子抗压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能力绝对略胜一筹。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发展会是怎样。如今,焦康平一家仍走在家庭独立教育的道路上。焦康平谦逊地表示,目前收效甚微,但他坚定地告诉记者,既然选择了,他就会将路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