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耒阳新发现一块清代“祖山界碑”
  阴刻“曾宪文祖山界碑”字样,像这样以人名来划分山林界域的碑刻在衡阳极为少见

  ■通讯员  阳天舒  刘素娟

  

  本报讯   日前,耒阳市文物局在磨形乡进行古建筑调查时,在该乡石余村凤凰山发现一块清嘉庆时期的山林分界石碑。这类分界石碑在耒阳尚属首次发现,对研究清代耒阳民俗和社会经济水平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

  该石碑系青石材质,高2米、宽3米、厚2米,碑面阴刻“曾宪文祖山界碑”。经考证,曾宪文是清嘉庆时的大学生,后弃文经商,从事乡村贸易,育有6儿2女,当年率领全家老小从耒阳市公平镇上岭村迁入石余村建宅立村,代代繁衍生息。

  经过清代和民国,石余村逐步形成较大的群落。全村现多为曾姓,当地俗称“曾家湾”。目前,还遗存有70余间房屋,主要为清代建筑风格。

  据当地《曾氏家谱》记载:“其屋场前后左右田土竹树山峰龙并下手得买唐姓山土一片”、“凤凰岭坟地一片周围有宪文石碑为界西边土路为界”、“马王庵祖坟一块东南西北有宪文石碑为界”。 

  曾宪文曾购买大量山林田土,该分界石碑就是他当年发展家族产业的见证。据说,分界石碑共有4块,分别立于曾氏祖山的东西南北4个方位,用于区分与旁边相临地界的山林。

  据了解,以人名来划分山林界域的碑刻在衡阳极为少见,“曾宪文祖山界碑”的发现,既是古代曾氏家族繁盛的表现,对研究清代耒阳地区民俗和社会经济水平也提供珍贵的文物资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东阳渡民国别墅的“身世”之谜解开了
耒阳新发现一块清代“祖山界碑”
废弃线杆难觅“主人”,电力部门将全城排查
衡阳晚报版面三A03耒阳新发现一块清代“祖山界碑” 2015-12-02 2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