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十运会所有的赛事就要结束了!留下的是运动员的战绩,分不开的是背后教练员的汗水与智慧。
优秀的运动员如千里马,而优秀的教练员如伯乐,是他们培养了李敬、凌洁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运动员,是他们慧眼识珠、挖掘并将每个运动员的个人特长发挥到极限,他们是所有奖牌背后的“功臣”。
据了解,我市目前在岗在编的专业教练员约66人,聘用教练15人,此外还有一大批学校体育老师。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造就了优秀的衡阳体育人,擎起衡阳作为“体育强市”的大旗。
张之骅: 11年后“重出江湖”
■本报记者 陈力
1988年,耒阳县组建了摔跤队,聘请张之骅当教练。后来,衡阳市摔跤队在他的带领下,也经常在省内外比赛中夺冠。1993年,他跟随朋友出外创业。11年后,他再度归来。
没有张之骅的衡阳摔跤队,十多年来一直成绩平平。转眼市十运会就到了,昔日的摔跤霸主可不能“栽跟头”,耒阳市体校校长段跃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突然,他想到了张之骅,三顾茅庐盛情邀请,请张之骅回来继续做教练。
回到耒阳体校,张之骅面对的是一群新的面孔,但善于交流的他很快适应了摔跤队,带领学生早晚操练、积极备战。
“以前我是严格遵循国家的标准训练方法,‘三从一道’,即从严、从难、从快,服从大运动量训练,当时效果非常不错。”张之骅笑着说,“但现在条件好了,孩子没有以前那么能吃苦了,我的训练方法也发生了改变。”
他举了几个例子,在一次100米短跑中。他定了一个规矩,让最后一名把第一名从终点背到起点。队员们谁也不想接受这一处罚,各个拼命地往前冲。在一次俯卧撑练习中,张之骅看到大家积极性不高,懒懒散散的,让大家换着花样做俯卧撑,刹那间,搞笑的气氛引爆了整个练习房,大家热情“爆棚”。“现在的90后、00后很聪明很活泼,训练有时要增加一些趣味性、游戏性,让大家更容易接受些。”张之骅说。
训练的成效初显,自由式摔跤运动员邝海燕今年参加湖南省青少年摔跤锦标赛获女子48公斤级金牌、全国青少年摔跤锦标赛第二名。摔跤队7月22日参加湖南省摔跤比赛,获得1个第一,4个第二,4个第三。耒阳摔跤队在8月份的市十运会上更是大放异彩。42枚金牌,东道主耒阳队夺得34枚金牌,成为最大赢家。
张之骅的“体育梦”又一次悄然完成,但他表示还不够,他的任务是积极备战省运会。抓尖子队员作重点培养、把梯队建设好、做好宣传,扩大耒阳摔跤的影响力,都是他下一步的目标,他正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祝愿他与他的耒阳摔跤队越飞越高。
■本报记者 魏臻臻
市射击中心“神枪手”教练员倪嘉,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只为学生能在比赛中“一枪惊人”。
在担任教练前,倪嘉也是一名射击运动员。凭着对射击的情有独钟,倪嘉退役后没有放下射击,2008年毅然选择来到衡阳市射击中心,担任一名射击教练。
正因为自己曾当过运动员,所以倪嘉执教过程中深知运动员训练的辛苦。“射击运动员训练时候要穿上皮衣,里面还得加件毛衣来增强稳定性,在夏天时那种酷热和难忍就可想而知了,里面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而冬天的时候,不管有多冷,也只能穿这么多,不能加厚衣,运动员们往往会冻得直哆嗦,非常不易。”
但是,为了让运动员们学会在逆境中成长、成才,倪嘉不仅要做教练员,还充当“生活老师”。除了做好运动技术上的指导,还要照顾到学生日常生活点滴。比如,为了保证运动员每天能早起训练,所以每到晚上睡觉休息的时间,他总会跑到学校监督他们休息。晚上,倪嘉还要写训练方案、计划。他的妻子常常抱怨他把学生当成了儿子,自己的儿子却反而无暇照顾。
培养一个优秀的射击运动员,除了刻苦勤奋的练习,还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倪嘉告诉记者,他会用专业仪器对运动员进行检测,包括综合身体反应、全身协调能力、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以检测结果为依据,针对不同的运动员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以追求最理想的训练效果。
刻苦的训练,严格的教导,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从市十运会上大放异彩的气步枪个人赛射击选手何青恒,到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两年连夺4项冠军的陈克多,倪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神枪手”。
倪嘉:培养一批“神枪手”
刘玺:十年塑造一支武术队
■本报记者 龙运方
武术教练刘玺今年36岁,自2005年26岁起,便常年是天天运动服在身。他的爱人曾取笑,“对他审美疲劳了……”
也就是这10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刘玺亲手锻造出了一支小有名气的蒸湘区武术队。
刘玺是衡钢集团的子弟,生长在武术世家,从小习武。大学毕业后,在衡钢小学当体育老师。2005年,当时的衡钢小学校长李竹华与他促膝长谈:“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阳刚之气,需要发挥体育特长,锻炼孩子们的身体。”于是,刘玺在学校成立了武术队,每天课前、课后都教孩子们练武术,一天从早上6:30至下午6、7点都与武术作伴。
为给孩子争取舞台、将武术学以致用,他慢慢地开始带着孩子们参与各种演出活动,这支小小的武术队由此进入大家的视野。
2012年,蒸湘区教文体局将刘玺带领的这支武术队伍纳入“一县(区)一品”特色体育发展项目,成立了蒸湘区武术后备人才基地,并纳入财政支持。目前,蒸相区武术后备人才基地已发展成为学员100多名、教练员4名的专业武术队伍。
此后,刘玺培训的武术队便以蒸湘区代表队的称号,辗转在各体育竞技赛场。此次市十运会,其带领的蒸湘区武术队斩获6金9银5铜,奖牌数为城区第一、全市第二。省十二届运动会武术比赛中,衡阳代表队以5金7银1铜获奖牌数第一各,其基地的学员获得2金1银1铜的成绩等。2015年,在全国中学生武术锦标赛中,基地的学员凌敏(女)、黄宇辉(男)分别拿下剑术第一名、拳术第一名的好成绩。
下一阶段,基地将备战2018年省十三届运动会,学员杨祺(10岁)、唐佳豪(9岁)作为省运会男子丙组后备队员已开始接受严酷的训练。
肖华:让学生爱上足球
■本报记者 黄洁
从9岁开始走上足球之路,如今已和足球作伴30个年头。训练学生、带领学生外出比赛,自己参加各类足球比赛,他的生活被足球“占据”着。在本届市运会上,他和同事所带领的团队——冶金小学足球队,分别获得男子青少年组冠军和女子青少年组亚军,而他自己所参赛的足球男子成年组也获得了冠军。
他是肖华,衡阳市冶金小学的体育教师兼足球队教练员。
冶金小学的足球队在衡阳市称得上是佼佼者。生在冶金、长在冶金,从小深受足球影响的肖华,1986年因反应灵敏迅速等特点被选入学校足球队。1988年,上五年级的他参加了当年的全国厂矿学校小学生足球比赛,当时他踢进两球以2:0的成绩打败对手重庆红岩小学,冶金小学足球代表队夺得亚军。
如今肖华年近40,在各类足球赛场上还是能看到他敏捷的身姿。足球运动员的生涯一般止于35岁,像他40岁还在踢比赛的算是少见。
因为是运动员出身,因此也更了解作为一名运动员首先需要的是热爱之情。培训学生不能用“逼”,得让学生自己喜欢上足球,自发、自觉地去训练。“有些学生刚入足球队训练时并不喜欢,到后来愈发热爱且踢得还不错。”肖华认为,这验证了他的理念是对的。“我们队有一位主力守门员,家里让他来踢足球只是为了让其减肥,他当时的身体素质实在是不具备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但是经过两年时间的训练,没想到除了变得又高又瘦之外,球技也显著提高。家里人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想法让他一直踢下去。”
“参加各类比赛前,我从来不给运动员们加时训练。因为我认为平常训练基础打得好更为重要,过度训练反而适得其反,或造成他们身体不适、或带给他们极大地心理压力。”同时,肖华也表示,一支队伍的建设,离不开上级的重视。如今,国家将足球发展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大力推广,以及开展“一校一品”,对冶金足球队的前景他更看好了。
■本报记者 龙运方
2005年,刘修成为衡阳县三中特招过来的专业排球老师,时至今日,他仍是衡阳县唯一的专业排球教练。
一直以来,衡阳县没有专业的排球训练场地,不管是日常训练,还是“备战”比赛的训练,刘修都是带着学员在学校的篮球场培训。因为球场是水泥地,学员常会被排球弹跳从地上带上来的沙子、小石子撞伤,或乌青或出血。
在市十运会比赛中,衡阳县排球代表队仅次于石鼓区代表队,在全市排名第二。10年来,刘修向衡阳市八中排球队输送优秀队员近10名。目前,其输送到市八中的双胞胎学员邹建成、邹建福,已被北京体育大学等多所名校看好,欲特招。
排球实战对抗时,垫球基本功很重要。因为没有成熟的训练场地,刘修便自创了排球垫球训练方法——用“6公斤铅球”练垫球。按照常规,排球队员先是用实心球定手型、然后用足球练手指发力。然而,刘修在这中间插了一步,用“6公斤铅球”垫球练发力,而且伤不到球员的手。
刘修的目标是带着衡阳县排球走出衡阳,打入全省。2015年,衡阳县体育全通学校在衡阳县一中挂牌,自此衡阳县取得了直接进入省级比赛的资格;衡阳县体育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其中建了专业排球馆。条件越来越好,刘修表示将加强培训,力争在2018年省十三届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
刘修:自创排球训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