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面十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秋季开学荐阅《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聊解心灵烦忧”的好书
——秋季开学荐阅《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编辑:魏  姗  校对:龙师群  版式:许宏亮

  【书海论荐】

  疾病除了带来痛苦

  还有什么价值?

  ——读张玉龙《疾病的价值》

  熊奇侠

  ■王盛伟

  “聊解心灵烦忧”的好书

  ——秋季开学荐阅《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暑假的一天,我偶然在儿子的QQ空间里读到了他的一篇微博:“笑看人生,哭对作业。好在有一本《宋词三百首》在手,聊解心灵的烦忧。”儿子行将就读初三,作业量大那是不争的事实。受乃父的影响,儿子也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但没想到他居然喜欢上了《宋词三百首》,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曾向他推荐过几个版本的唐诗宋词,他翻了几下便束之高阁了。问其何故,他答曰:“读不懂!”那么,他在微博里又何以极力赞赏呢?为解心头的疑惑,我与他有过一番交谈。原来,他所言及的《宋词三百首》一书,是吉林大学出版的由黄宝国先生主编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的一本图书。儿子说,这套丛书他已翻阅了好几本,很合他的口味,既读得懂又很有味。

  受儿子的影响,我找来了这套丛书中的《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元曲三百首》、《论语通解》《孟子通解》等图书,并认真地翻阅了唐诗、宋词、元曲三本书。诚如儿子所言,这套丛书编选得确实不错,适合中小学生的口味,易懂有趣。就以《宋词三百首》而言,编者虽只是从浩瀚的宋词中编选了极少的一部分,却是思想健康、诗味浓郁、艺术造诣较高的篇章。该书还顾及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同时选取了范仲淹、晏殊、欧阳修、柳永、王安石、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陆游、范成大、辛弃疾、姜夔等在词史上起不同作用并有影响的代表作家的作品,较好地反映了宋词的概貌。且每首词后的“要点注释”、“名师鉴赏”力求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有趣。如本书编选了赵佶的《宴山亭·北行见杏花》一词,其中对“裁剪冰绡,轻叠数重,谈着燕脂匀注。”一句中的“冰绡”解释为“洁白的丝绸,形容杏花的花瓣”,将“燕脂”解释为“胭脂”。我觉得这样解释,简洁明白,非常到位。

  据悉,这套丛书是专门为中小学生编写的。该丛书体例设置科学实用,既有“走近作者”、“背景搜索”、“内容梗概”、“阅读导航”、“特色人物”等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式的阅读指南,又有针对名著内容含英咀华、条分缕析般的点评批注,还有对作品思想内容、谋篇布局、艺术特色的综合鉴定、深度分析,更有供学生练习的题目和模拟试题,怪不得儿子暑假里在完成作业之余能静下心来阅读《宋词三百首》呢!

  词在唐代兴起之后,走上了与诗并行发展的道路,一跃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两种重要的文学体式之一。词与诗互济互补,共存共荣,各擅胜场。词在我国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宋代为词的极盛时期 ,名家辈出,异军突起,形成了千峰竞秀、华彩纷呈的繁荣局面。而各种流派、风格的词人运用词来抒情、言志、叙事、咏史,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言讲出了吟诵的意义。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尤其在学习诗词时人们更重视吟诵。经验证明,只有通过反复吟诵,才能真切地体会到诗词的情思、境界和它的韵律美,从而获得诗意的陶冶,并从中体会到诗词的创作方法。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精神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拥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阔的视野,提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而要达此目的,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阅读和写作以及语文知识的积累结合起来。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对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并不重视。因为课业任务重、压力大,学生们几乎没有时间去涉猎课外读物,加之适合中、小学生口味的能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图书并不多见,所以现在的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十分的逼仄。

  今天,我们的社会日益繁荣昌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正齐头并进,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渴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学名著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对人们文化的交流、传承起着不可低估的桥梁作用。对于当今的中小学生而言,广泛阅读经典名著既可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与知识储备,还可增进对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从而增长智慧、提升素养、陶冶性情。

  据我所知,包括《宋词三百首》在内的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共编选了几十种书,所选篇目经典,版本权威,体例科学,栏目精彩。丛书编委会特别邀请了国内教育界权威专家和众多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参与编选。我相信,它一定能够成为中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孩子们在品味经典、享受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提升素养,陶冶情操的。

  这本书吸引我一读的原因正如标题所说“疾病除了带来痛苦还有什么价值?”其实,我最开始以为这本书类似科普读物,谁知竟是一本哲学书,先说疾病古今中外定义是什么,什么是价值,从基本概念入手——这不正是哲学家干的事么?读着就想起当年大学时候啃叔本华、萨特、黑格尔的哲学时光,那时候都是啃的很辛苦而大多半途而废。这本书我竟没有放弃,断断续续用了近半年时间而读毕,直至现在写这篇文章。

  一说到疾病的价值,大多数人肯定和我开始一样想当然认为它没有价值,就算有价值,也是痛苦后的一点点回报——如得了伤寒后就有了免疫力。其实都是“小心眼”了。看了作者二三四章“疾病价值概述”、“疾病的直接价值”、“疾病的间接价值”,除了常见“伤害、痛苦”这种负价值,还有更多正面价值。

  人类基因、进化同自然敬畏,人类靠科学解决一些传统疾病(天花、鼠疫、麻风)的同时,新的疾病(肿瘤、艾滋)让人类基因与进化研究更进一步。埃博拉、禽流感等也让人类重新审视自然的力量,审视人与自然的相处——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埃博拉以前爆发,人类束手无策,后来自动在很多地方消失,去年又再次挑战人类,这种靠空气传播、死亡率极高的病,人类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另外,作者从头至尾一直在关注医生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包括怎么正确从病人角度口语化、可感的描述病情、精神方面及整体对具体疾病的影响、疾病是敌人还是朋友般相处(带病养生等)、医生是权力掌握病人还是和病人一起(医生意见仅供参考,21世纪更多病人自主决定与意见得到尊重)对抗疾病、包括疾病带来的很多伦理困局(安乐死、道德歧视等)……都能给医生、医护人员、医学院老师学生、关注身体疾病的人们带来各方面启发——从方法论、理念角度。

  最后,要说作者书后几十页古今中外的“参考文献”条目,还有几乎每一页下方的或长或短注释,让我心生敬意。读了这本书也是同时读了很多关于疾病的哲学书、文学书、医学书,收获满满——从纯文本角度。

  书海论荐者 :陆亚利

  下/期/预/告

  漫  评

  公益创业教育视野下的

  高等教育改革

  ■邹树梁

  公益创业教育视野下的

  高等教育改革

  ——评曾建国的《大学生公益创业素质与公益创业教育》

  应龙点评:

  这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吗?曾经的印象中,只有影视明星是靠脸吃饭的。但在不断的渗透中,文学也不例外起来!之前冠以美女作家,下半身写作的吃香,到现在的“小鲜肉”作家走宠。“小鲜肉”作家凭借高颜值成为一些读者所追逐的对象,凭着网络的熟稔而风生水起。这让一些传统作家戏谑大呼:此生不赴韩国走一遭,恐怕文笔难支撑!

  但愿,这是一个昙花样的个别现象。不可否认,有屈指可数的高颜值作家创作出了一些高质量的作品,但不至于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主流认知!毕竟,作家的本钱是他创作出来的作品,作品不是刻在脸上,而应是写入人的心灵!

  21世纪是以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为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之一。2014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南华大学曾建国博士撰写的《大学生公益创业素质与公益创业教育》一书,是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公益创业教育的实际工作经验,取得的丰硕理论研究成果,也是作者深入思索、潜心研究、勤奋工作及服务学生取得的重要成果。

  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篇,作者以公益创业素质与公益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开篇,探讨公益创业素质的内涵结构、公益创业教育的功能特点,分析了公益创业素质与公益创业教育的关系。这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部分为实证篇,作者以“素质洋葱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访谈、专家咨询、预调查等方法,构建了大学生公益创业素质测评问卷。并以清华大学、南华大学等1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编制的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素质测评问卷,包括心理素质、能力、知识3个维度共74个条目,是可信、有效的测评工具,可以适用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素质测评研究;第三部分应用篇,作者从协同论、系统论、信息论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公益创业人才的培养,创立需要公益创业人才培养QFD课程设置模式,构建公益创业人才培养PBL教学模式,建立了公益创业素质培养进阶式实践平台,形成公益创业人才培养五位一体教育服务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为公益创业教育实践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曾建国博士的这部著作紧紧围绕大学生公益创业素质及培养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较好地回答了“公益创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公益创业人才”两个重大现实问题。整部著作既有实践基础,又有理论分析;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分析;既有法理探析,又有措施方法。可以说,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兼备、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兼有的佳作。

  而且,《大学生公益创业素质与公益创业教育》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可以说,这本书对于未来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既具有扎实的理论根基,又充满着实践探索精神的优秀著作。

  总的来说,这部著作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论述了我国目前建立大学生公益创业素质培养体系,是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南华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段”章取“议”

  1、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整个世界。 我喜欢发短信,但更喜欢写书信,因为用笔写出来的东西,句句蕴爱,字字含情。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谈心,彼此是对等、平等的,也不存在任何功利的色彩。

  ——邓湘源说  

  2、什么是诗歌?这么多年来,在追求、观察、等待的过程中,选择北岛还是汪国真、余秀华还是特朗斯特罗姆亦或保罗·策兰?似乎总是一个问题。在我看来,诗歌就像星星,需要思考;就像生活,需要呼吸;就像食盐,需要提炼;就像石头,需要沉默;就像闪电,需要勇气。

  ——许持之说  

  3、倘若说在文学创作中持有一种责任感的话,那么这种责任感便是保持文学的尊严。有读者认为,像《家园万岁》这样的小说,我们在评价其价值的时候,不应该仅仅用文学的尺度去衡量,更应该将之放到社会学或者说文化的层面去解读。将中国民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是我们创作过程中觉得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蔡测海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第A17版:版面十七
   第A18版:版面十八
   第A19版:版面十九
   第A20版:版面二十
   第A21版:版面二十一
   第A22版:版面二十二
   第A23版:版面二十三
   第A24版:版面二十四
“聊解心灵烦忧”的好书
衡阳晚报版面十七A17“聊解心灵烦忧”的好书 2015-09-16 2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