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文鹏
一所学校的文明基因,如何在创新沃土中绽放时代光芒?
2024年10月29日,衡阳市一中高三学生洪振宇以254.5分的高分位列全国第24名,夺得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华大学姚班。这枚金牌不仅刷新了衡阳市物理竞赛的历史,更成为该校创新教育成果的生动诠释。
5月23日,中国文明网发布通告,市一中顺利通过复查评估,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近年来,该校通过创新教育、问辩课堂、情感德育、体艺“1+3”四大体系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文明校园建设之路。
创新教育
实现奥赛金牌零的突破的“硬核底气”
2018年12月,市一中在全市率先成立创新教育中心,以王船山“推故而致其新”的理念构建基础课程、竞赛课程、强基计划培训课程、素质提升课程四大体系。
这一前瞻布局在2023年12月结出硕果——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成为衡阳市唯一获此资质的学校。
近五年,该校奥赛斩获省级以上奖项172个:洪振宇实现衡阳首枚全国物理金牌及国家集训队“双突破”,成衡阳保送清华姚班第一人;王子昱摘得数学奥赛银牌,终结衡阳十年未获全国数学奥赛奖牌历史;2024年数理化省一等奖再度全覆盖,王康博等新秀辈出。
如今,学校已成为54所双一流高校优秀生源基地,与长郡中学签订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为雁城学子搭建起直通顶尖学府的桥梁。
“问辩课堂”
把“四权”交给学生的教学革命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当市一中辩论队卫冕衡阳市思政辩论赛冠军时,总教练周方在朋友圈写下的感言,恰是市一中“问辩课堂”的缩影。
2020年9月,学校启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问辩课堂”改革,下放思维权、动手权、话语权、归纳总结权“四权”。在《种树郭橐驼传》的课堂上,学生围绕“家长应顺应天性还是设计未来”展开激辩;物理课上,学生自主推导匀变速运动规律。
教师从讲授者变为“点灯人”,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2023年4月的全市教学开放日活动中,48节“问辩”精品课向千余名教师开放,大家纷纷感慨:“这种模式锻炼学生思维,我们要把经验带回去!”
情感德育
从校训传承到心灵滋养
漫步市一中校园,夫之亭上新揭幕的王船山手书对联“结缦亭而梯月,开琼筵以坐花”墨香犹存。这座与船山雕像、校友联络处共同构成的文化景观群,成为传递“努力创造奇迹”校训精神的新载体。
学校秉持“办有温度的教育”理念,通过德育、体育、艺术、劳动及挫折教育等方式塑造健全人格。装修一新的校史馆(校友联络处)成为近6万名校友的“情感驿站”,正如一位校友所言:“母校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人做事的格局。”
体艺“1+3”
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
在市一中探索的艺体“1+3”模式中,“1”指基础素养,获得一张高校录取通知书;“3”指专项技能,获得音体美三项技能合格证。
在创新教育中心内,物理竞赛教练曾捷与洪振宇复盘实验数据;夫之亭下,学生辩论社模拟着市级思政辩论赛的场景……当学生在书法课上挥毫泼墨,在球场演练战术,在舞蹈房旋转跳跃时,文明校园的活力画卷便已徐徐展开。
“我们将继续深化四大体系建设,让文明校园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破土而出的沃土。”学校党委书记王小蒋在校园新景观群落成仪式上如是说。这座继承船山先生“推故而致其新”精神的百年学府,在新时代文明校园建设中,正奋力挥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