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龙 华
民以食为天,能不能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对市场监管部门的重大考验!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不断巩固食品安全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一、坚持“四个最严”,在严防严管中确保食品安全的成色
“四个最严”,要求是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纲”,纲举则目张。贯彻“四个最严”要求,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标准是依据,要依法执行。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达1563个,共2万多项指标,涵盖从农田到餐桌,从生产加工到产品全链条的健康危害因素。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熟悉标准、尊重标准、遵守标准,依法依规开展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监测、执法检查,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标准化轨道。严管是原则,要标本兼治。切实强化风险管理、从源头上把关,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让监管跑在问题前。惩处是底线,要敢于亮剑。食品监管部门要敢于执法亮剑,对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问责是常态,要警钟长鸣。通过问责,让责任意识深入人心,让生产经营者和执法监管者时时绷紧食品安全之弦,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放不下”的责任感。
二、推进“三大创新”,在常学常新中增添食品安全的亮色
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得有一股巧劲,要“巧”在思路,“巧”在举措,“巧”在手段。推广新模式,促进大监管。目前,我市共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7万余家,必须推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延伸监管触角。我市学校食堂已实现“明厨亮灶”100%全覆盖。下一步,还要逐步覆盖到其他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在食品行业开展“一业一查”模式,做到“进一家门,查多项事”。建好新平台,服务大产业。高标准打造国家油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为衡阳油茶及其相关产品深加工提供技术支撑。打造国省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促进祁东黄花菜、衡阳湘黄鸡、南岳云雾茶、三樟黄贡椒、金甲岭萝卜等衡阳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打造一批公用品牌。助力支持各食品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自律与规范引导。
三、落实“两个责任”,在共建共治中打好食品安全的底色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为贯彻落实好“两个责任”机制,我市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网格化管理、全链条监管,织密织牢企业、属地、执法监管部门三张责任网,构建起“三网融合”工作格局。企业主动,积极落实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规范意识,在思想上实现“要我负责”到“我要负责”的转变。通过落实领导干部“包保”责任,结合“创文”“巩卫”,督促企业提升食品安全硬件条件。今年以来,多家在衡高校投入大量经费,对学校食堂进行提质改造,食品安全设施焕然一新、学生就餐环境大幅改善。部门联动,高效协同监管责任。发挥好食安办牵头作用,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食品安全重点工作、重大行动。在防范治理食品安全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方面加强工作会商;在开展食品安全“护苗”“护老” “年关守护”等品牌化专项整治方面,开展联合行动;在议事协调、工作交流方面,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聚焦消费者投诉较多、社会反响强烈的食品安全难点、痛点问题,加大执法力度,打窝点、办大案。党政推动,全面履行属地责任。要以落实“两个责任”为统揽,强化党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发挥各级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的主导作用,彰显党和政府的宗旨意识和民生情怀。建机制、重基础、强基层、固基本,以食品安全督查考核为抓手,激发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共同筑牢食品安全坚固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