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黄秋生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繁荣的文化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征程中,我们应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名城,全力打造文明雁城。
一、弘扬传统文化,展示书香雁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精神土壤,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长远悠久的历史涓流、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孕育着书香雁城,给予衡阳人民坚实的文化支撑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打造书香雁城,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作为火文化的发祥地、大禹治水智慧的获取地、制蚕始祖嫘祖的“安身地”、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诞生地、王船山学说的发源地和石鼓书院的承载地,衡阳举办了“书香衡阳”全民阅读活动来引领品味古典文化,推出了《石鼓书院大讲坛·国学讲座》以吹响“船山故里 国学飘香”的集结号,雁城人民始终坚持厚植文化底蕴、传播文明新风、倾力展示书香雁城。
二、传承革命文化,打造红色雁城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作过许多精辟的阐述,这些精神谱系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砥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衡阳是一方红色热土,这里有开工运之先的“水口山工人运动”,有为中国革命播下星星火种的“湘南学联”,有启农运之源的“岳北农工会”,有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的“衡阳保卫战”,有革命先驱夏明翰,有政工元帅罗荣桓。打造红色雁城,离不开对革命文化的传承。衡阳精心绘制红色旅游地图和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创作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电影《援军明日到达》、祁剧《荷花细雨》等文艺精品,编写《衡阳老党员小故事》等读本,拍摄《还有后来人》等微电影微视频,让人民群众从丰富多样的红色主题文艺作品中感受衡阳的红色血脉。
三、发展先进文化,建设魅力雁城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接续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发展先进文化能够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从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强大动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设魅力雁城,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衡阳建造了体育馆、文化馆、非遗馆、美术馆和市图书馆等文化建筑,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通过硬件设施的更新来优化市民的文化活动;在行为文化方面,衡阳承办了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华中赛区比赛、湖南省第五届中学生运动会、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马拉松比赛、“三大球”联赛等赛事,通过辐射不同年龄层的精彩体育赛事,进一步丰富人民的文化体育生活;在精神文化方面,衡阳持续唱响十个一工程,擦亮“好人之城”品牌,挖掘选树出一批立得住、树得起、叫得响的“身边好人”,“衡阳群众”品牌创建经验入选《中国改革年鉴》和湖南干部教育培训“三百工程”典型案例,被中央文明办作为地方特色品牌予以推介。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措并举推动体育文化事业快速发展,雁城人民展示了大城衡阳的文化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