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合作社今年种了晚稻300多亩,全程采用机械化,收成不错。”衡南县洪山镇墨江村村民欧阳小平说。
不仅如此,他还是该县富农农机农技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今年合作社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18000余亩,服务农户1500多户,涉及洪山、铁丝塘、泉溪、茶市、花桥5个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为全县粮食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欧阳小平满是自豪。
“保姆式”托管,让外出农民当“甩手掌柜”
民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在衡南县供销社等部门的指导下,富农合作社成为该县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的实施主体。“我们创新推出‘田保姆’服务,在不流转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代为完成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从租田变为收代种服务费,把过去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式的种田变为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合作社负责人胡清平介绍。
有了“保姆式”全程托管联系到户服务,外出打工的农民放心地将土地委托合作社管理,自己即便长年在外,家里的田也有人种,出服务费就能坐享收成,乐当“甩手掌柜”。
通过不断扩大机队规模、拓宽服务路子、创新管理模式,合作社现有烘干机6组,日烘干粮食120吨;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抛秧机、秧盘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种高端农机53台套;大米生产线一条,配套建设机库棚,育秧大棚有6000平方米、单季育秧服务面积6000余亩;仓库可储存粮食800吨以上,还建有冷库、培训教室和电商工作室。
“菜单式”作业,帮助小农户参与大农业
2022年,富农合作社拓宽服务渠道,推出“菜单式”服务:针对不愿离乡、留守农村想种田但有些环节又无能为力的老弱群众,提供明码标价的“菜单”,让农户“点单”付费,最大限度地满足小农户参与大农业的要求,深受群众欢迎。去年,合作社经营总收入突破 1200万元,盈利350万元,社员人平增收20000元。
日前,记者在该合作社办公室看到了相关“菜单”:机耕/种子分别为120 元/亩、烘干 80元/亩、统防140 元/亩……对比传统分散耕种的模式,每亩增收近300元。目前,该社社会化服务面积18000余亩中,属于“小农户”的13000余亩。合作社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降低了成本和污染,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新模式也催生了农机手职业。“收晚稻一天可以完成20亩,每亩能拿25元,耕田、插秧、植保无人机作业等都有计酬标准。”作为农机手的欧阳小平说,每年他从社里可拿8万多元“工资”。
“今年我社被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我们将以此为动力做大做强,力争3年内社员200户以上,为民服务面积3万亩以上,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中心。”胡清平对未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