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05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第一版①)


  守正创新

  唱响主旋律巩固主阵地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职责,中心工作在哪,凝心聚力的着力点就在哪。

  纵挥凌云笔,抒写新时代。全市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深入践行“走转改”、不断提升“四力”,深入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城市治理等一线,用心用情抒写着衡阳的城市新变、发展巨变。

  重大主题宣传浓墨重彩,各大媒体持续开设“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专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决胜决战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扫黑除恶等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等中心工作,文、图、视频立体营造舆论强势,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

  对外宣传“出圈”“出彩”。我市实施“一体化传播”等工作机制,唱响外宣“大合唱”,先后推出“我是家乡旅游推荐官”“湖南饭·衡阳菜”“外媒赞衡阳”等专题专栏,以连载的方式全方位宣传展示衡阳。围绕“衡州经济发展论坛”“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衡阳——输变电之城”“城乡治理标准化”等重大活动,策划开展“央媒省媒衡阳行”等主题外宣活动。五年来,全市外宣发稿量18.5万余条(篇),进一步提升了衡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媒体融合步履稳健。以打造“端、网、微、屏”一体化传播格局为重点,我市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目前,12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运营,手机App全部上线,7个县市的5G智慧电台全部建成运营,比省里计划时间提前半年完成,是全省全面建成运营的四个市州之一。从“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主流媒体全面挺进主战场,掌上衡阳、看衡阳等平台客户端,日活量数以万计,注册用户位列全省前列。

  聚焦主题、突出主线。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耕人文沃土,守正创新,为衡阳高质量发展鼓劲发声,让主旋律有高频率、正能量有大流量。


  以“文”化人

  文明之风吹拂衡州大地


  冬日的暖阳下,风温柔地吹过,三江六岸风光旖旎惹人醉,路口的“红马甲”热情暖心,城市里的你我他文明有礼……这是正在向全国文明城市全力冲刺的衡阳。

  要问衡阳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答案一定是城市越来越美。衡阳的美,在颜值,更在气质和品质。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坚持以“文”化人,让文明之风吹拂衡州大地。

  这里,文明花开“满庭芳”——

  推进出台并实施《衡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坚持全域创建、全员创建、全面创建、全程创建,扎实开展“清洁雁城”“雁阵行动”“补窗行动”“敲门行动”“交通整治”等五大行动……多措并举之下,我市创文考核连年进入申报城市前列,七个县市全部创成省级文明城市。

  统计显示,五年以来,我市18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8个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个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4所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39个村镇获评省级文明村镇,110个单位获评省级文明单位,30个单位获评省级文明标兵单位,24户家庭获评省级文明家庭,22所学校获评省级文明校园,11所学校获评省级文明标兵校园。

  这里,文明实践有声有色——

  我市全域开展文明实践,创新做法层出不穷: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3908个,形成了“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的工作格局,涌现出衡南县屋场恳谈会、衡阳县厚德同心积分银行、南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校、雁峰区舍得吧、石鼓区志在石鼓等品牌;深化“衡阳群众”工作品牌,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145万余人、团队5000余个,“衡阳群众”典型经验入选《中国改革年鉴》;衡阳市政研会被评为2021—2022年度全国政研会工作优秀单位。

  这里,道德榜样层出不穷——

  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我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学习宣传,被评为全省唯一的第六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五年来,衡阳评选出40人(组)道德模范、138人(组)“衡阳好人”;248人(组)获评“湖南好人”;26人(组)获评“中国好人”,获评人数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邹晴、黄厚瑜两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或提名奖,4人获评湖南省道德模范或提名奖,2人获评感动湖南人物,获评数量稳居全省第一……衡阳的道德星空下,群星璀璨,熠熠生辉。


  厚植文脉

  文化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人民是时代的主人,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衡阳古色厚重、红色炽热。

  挖掘古色,弘扬红色,我市精心开展“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石鼓书院大讲坛”系列活动,邀请王蒙、金一南、王立群、阎崇年、刘和平、王立新等一批文化名家来衡开展大型讲座212期,直接受众超过50万人,辐射超过2000万人次;出台《衡阳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戏曲进万家”等活动;成功举办纪念岳北农工会成立100周年系列群众性活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学术活动、“衡山论健”传统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活动,着力提升非遗传承保护及宣传力度;湘南学联旧址初心文化园案例被评为2022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衡阳铁路博物馆被评为第六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文旅融合,跨越发展,我市推陈出新的文旅融合产品,吸引广大游客纷至沓来。

  以南岳为龙头、以市区为中心,我市着力构建“一核一圈一体”文旅发展新格局,成功申报承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高质量举办两届衡阳旅游发展大会;统筹推进公共文旅服务设施建设,市图书馆新馆、衡阳文化艺术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新增高品质公共文化场馆面积超12万平方米,全市大型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实现跨越式发展,步入全省前两位;全市2752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合格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100%,12个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部评优,5个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获全省“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项目被评为国家品牌项目,2023年11月,“阅读湖湘·城市阅读公开课”、湖南省第二届“岳麓书会”之书香进农村暨“点亮阅读微心愿”衡阳市2023年乡村读书会活动先后在衡阳举行;华侨城玛雅公园、湘江南温泉、天子山火文化主题公园等重点文旅产业项目相继开园;南岳区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并获评中国旅游影响力文化景区和湖南省文旅地标,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累计旅游接待人次5695.33万,同比增长71.54%,收入 576.07亿元,同比增长 73.72% 。

  艺术精品,陶冶情操,衡阳文艺界创作灵感持续奔涌,不断攀登文艺新高峰。

  常宁市歌舞剧团排演的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作为湖南省唯一选送剧目、全国唯一一个入选的县级剧团作品亮相第五届中国歌剧节,获2023年中国歌剧节最高奖项“优秀剧目奖”;大型民族歌剧《田垄之上》获田汉大奖、导演奖、音乐奖、舞美奖、舞台灯光设计等奖项;电影《英雄若兰》、纪录片《天地圣哲王船山》、广播剧《忘忧草在歌唱》、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四件作品获评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同时,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成为衡阳历年来首次荣获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新创舞剧《王船山》、小戏《茶·道》,衡州花鼓戏《新大打铁》入选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以衡阳保卫战为题材拍摄的电影《援军明日到达》即将上映。

  一个时代的图景,奋斗是最美的底色;一座城市的崛起,精神是重要的力量。在俯首躬行“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进区域中心化的征程中,衡阳,正用“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奏响发展的最强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变废为宝”,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文明之花 沁香蒸阳
油茶水肥一体化 绿色崛起“开新方”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 2023-12-05 2 2023年12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