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胡亚华)10月20日,2023年湘江城区段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杨家坪码头水域举行,500万尾鱼苗跃入湘江,以补充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当日上午9时许,杨家坪码头水域风平浪静,5台充氧鱼苗运输车一字排开,依次停靠江岸边。志愿者端起钢盆将活蹦乱跳的草鱼、鲢鱼等鱼苗倒入放流槽。
根据湘江水域环境的特点,此次人工增殖放流选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的苗种,共向湘江投放鱼苗500万尾,其中除“四大家鱼”等传统经济鱼种外,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调整了鱼种放流结构,包括其他类品种鲴类3万尾,鲤鱼、鲫鱼各5万尾,以确保达到增加鱼类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渔业鱼种结构,恢复渔业资源生态平衡的目的。
据了解,此次人工放流湘江的鱼苗每尾达6厘米以上,放流的鱼苗由具备供苗资质的水产苗种供应生产单位采购,经产地检验检疫合格。“杨家坪码头水域水温适宜,有利于鱼苗尽快适应环境,放流鱼种运输、操作规范,确保较高的成活率。”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定期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可有效净化和改善水质,同时促进水生生物资源逐步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禁捕成果。
增殖放流活动结束之后,渔政执法人员将在人工放流周边水域巡逻护渔30天,加强放流江段渔政执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捕捞行为,高质量开展“四清四无”行动,巩固禁捕和增殖放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