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钱 辉
“这是今年最后一批秋茶,到9月16日,今年的采茶季就结束了。”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狮园村党总支书记何万先指着大片郁郁葱葱的茶园介绍。
云雾缭绕,初秋的阳光透过云层,照着狮园村漫山青绿的茶园,翠绿的茶叶泛着金色。在该村瑶园生态茶叶公司的收购点,村民何美青正在称量上午采摘的鲜茶叶。依托高山生态有机茶园,她告别了外出打工的生活,成为家门口的“上班族”。“我家就在茶厂旁边,每年春、秋季都采茶,一个月最多能挣4500元。”何美青说。
为保证秋茶及时采摘,茶园每天都安排村民采摘,严格按“一芽三叶”的标准收购。采摘的鲜叶立即送往村里的茶叶加工厂加工。厂里机器轰鸣,成品茶要通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包装等工序才能制成。“茶叶是致富的好产业,还保护了塔山的生态。”瑶园生态茶叶公司负责人何万忠说,他的茶园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联农户”的模式,吸纳当地茶农进合作社、基地务工,参与到种茶、采茶、制茶和茶园管理全过程,以茶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塔山瑶族乡是常宁茶叶主产区,塔山茶自古有名。相传北宋升国公主迷上了这里的优美风光,留下清修,种茶泽民。她每年清明前会亲手采摘、制茶,送给皇兄仁宗。仁宗以井水泡茶,茶味清香、甘醇……塔山千年贡茶由此得名。近年来,塔山瑶族乡以党建为引领,引导瑶汉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高山有机茶种植,着力将“小茶叶”培育成为助推群众致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大产业”。该乡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示范乡”“全省茶叶千亿产业十佳示范乡镇”。近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塔山瑶族乡位列其中。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常宁市把“高山、生态、有机”确定为茶叶产业发展的亮点,每年安排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以“常宁塔山茶”为公共品牌,着力打造地理保护商标。同时,该市坚持生态有机标准,推广有机培管措施,持续推进产品研发,开发红茶、黑茶、莓茶、白茶系列产品,形成了茶叶洗发水、茶叶美容面膜等衍生商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链……带动常宁茶叶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提质升级。
结合天堂山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常宁每年举行“赏杜鹃花,品塔山茶”旅游文化节,塔山茶旅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并与瑶族风俗文化相结合,发展景区观光、采摘体验、品茶休闲、特色餐饮,体验瑶乡风土人情,展示茶叶历史文化。通过茶旅文化融合发展,塔山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茶、做茶、品茶、游玩、消费,今年已接待省内外来塔山品茶赏花游客20万人次以上,旅游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
一片茶叶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促进一方振兴。目前,塔山瑶族乡种植有机茶园5.3万亩,年产茶超过300吨,产值1.7亿元,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衡阳市级龙头企业6家;茶产业为主产区农民提供务工收入近2亿元,茶农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