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27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问马”才是真圣人

  ■张诚挚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是出自《论语·向党第十》中的一则故事。通行的解释是很通达的,马厩失火,孔子从朝廷回来,哪个朝廷待考,问道:“有没有伤到人?”不问马的情况。这样断句,一点问题都没有。由此说明了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有一种观点,为了替孔子辩护,感觉好像“不问马”有点不符合今天的“人道主义”,也不太符合儒家“仁民爱物”的思想。怎么能不问呢?至少得问一句嘛,马儿多可怜哪。于是,给人家改了一个断句,叫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在“不”后面断开,什么意思呢?按通假字“否”解释,硬生生接进来一个人回答了一句没有,然后问马,这就顺溜了?问了人的伤亡情况,再问马的伤亡情况,真是十全十美了。可是,学问不是过家家。看看论语的叙事风格,除非点名道姓的对话体,说的都是子贡曰、子路曰,谁谁谁曰,怎么能突然从天上掉下一个人来“插嘴”呢?另外,从这一段纪实风格看,记事对象只能是一个人,那就是孔子,从事发到孔子回来问什么、不问什么,这是一个完整的话语闭环,没有任何插话的余地。按照这种曲意辩护的断句法,这话就不成话了,什么叫“问马”?比照于老庄道家说的“孔子问道”,那这个“问马”是问马的什么呢?和之前的“伤人乎”完全没法形成一组意义相关的解释。

  再看看同属《向党》篇的那些表述,都是三五句话,干净爽朗: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哪一个“不”都不敢说是同“否”,哪一句也不能在“不”后面断开,哪一句也都是独立表意的。为什么非要给“不问马”打那么多马虎眼呢?“孔子”不明白,老子不明白,庄子恐怕也不明白。

  另外要补充一句,“仁民爱物”是孟子的思想,拿孟子的理论来规训孔子的言行,说严重点这叫颠转伦常、犯上作乱,说轻松点这有点胡批乱讲、贻笑大方。孔子的做法一点毛病都没有,那意思在今天依然是清楚的,“只要人没事”这道理有错吗?当灾横祸飞来之际,那些只有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才是最重要、最紧要的。

  如果在水灾火灾现场,因为要救猫救狗救一捆书而耽误了救援一条条活生生的人命,那就等同于图财害命。古人是很讲究救焚(火)拯溺的,慷慨赴义,可以完全不顾礼仪和颜值、体面,帽子端不端、西服挺不挺、头纱白不白,而不顾一切救民于水火的。“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己饥己溺不只是大禹这样的大人物的底线品质,更是一般官员和劳苦大众的基本德性。

  再回头看孔子问的这句“伤人乎”,到底是问哪个人或哪些人有没有受伤?正常的情况,是问看门人或者管家,而关心的是看管马厩或者养马的人有没有受伤。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是在天宫,这就是在问“弼马温”有没有伤着呀。当然还有他手底下的“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人等”有没有受伤。

  如果是在一般士大夫或富户家里,那也是问平常管马喂马的“老倌”有没有伤着,而这一问,既是关心人,也是问责任,更是细敲打。可谓一举多得。问人就是问马,问人才是问马,问人就是问责,问责才能保证下次不再发生马厩失火、马儿受伤的情形。如果马厩失火、仓库进水、家里招贼,先婆婆妈妈地问马儿烧掉了几颗鬃毛、泡坏了几袋粮食、丢了几个金镯子,而不直奔主题、问责追责,那就只能是如笔者一样的小市民、小农民。孔子的做法,才真正符合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真本实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你有几条“被”
“不问马”才是真圣人
“唐言”之妙在一心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不问马”才是真圣人 2023-08-27 2 2023年08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