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李青洪 陈瑶
无惧烈日,奔走不怠。入夏以来,常宁市融媒体中心的“村村响”广播运维人员穿梭于田野峻岭,斗高温、抢时间、克难关,挥洒汗水,用无数次“高杆逆行”,及时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8月骄阳似火、热浪翻腾,正值防溺水关键时节。胜桥镇竹和村一处水塘边的“村村响”喇叭突发故障停播,“村村响”广播运维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在同事的协助下,该市宽带网络中心胜桥站负责人陈建华穿戴好厚重的装备,爬上了8米高杆。此时,杆上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他用双腿夹住杆子,咬紧牙关,沉着冷静地检修大喇叭。“内蒸外晒”下,豆大的汗水不断从他身上滴落。
半个多小时后,清脆的喇叭声再次响彻村庄。“天气太热,手摸稍长一点时间,就能被高杆烫出水泡来。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再苦再难再累,我们也要让喇叭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陈建华坚定地说。
“‘村村响’应急广播贴近基层、贴近人民群众,能够及时播放权威的国家政策,为我们竹和村森林防火、防溺水、反电诈等一系列的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竹和村村民张超群说道。
在海拔500米的胜桥镇泉峰冠,一处45米高的调频广播发射塔耸立山巅。运维人员扛起工具,沿着陡峭的山路,披荆斩棘爬到塔下。来不及休息的欧元生立马全副武装地向塔顶进发,瘦小的身躯在炙热的钢架上攀登,步伐沉重而熟练。到达顶部后,他很快就完成了检修保养。对于在运维一线干了30年的老兵欧元生来说,无论是炎炎酷暑,还是天寒地冻,高空作业是家常便饭,忠诚担当的职业素养早已融入血液。
“我们早上6点多钟就出来了,中午也没休息,为了老百姓能够听好广播,及时地了解到国家和本地的实时动态,再苦再累也值得。”常宁市宽带网络中心运营维护员余国理告诉记者。
“听到这喇叭一叫、歌一唱,我们心里就高兴。无论是在田里做事,还是在家里休息,广播里讲的国家政策,我们都听得清清楚楚。”竹和村村民吴美艳说。
为保障“村村响”能够及时响、优质响,常宁市融媒体中心强化工作动员,加大巡查力度,运维人员顶着烈日、攀爬高杆,穿行不怠,及时抢修故障喇叭,让全市11000个“村村响”长响不息,及时把党的政策和应急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