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雄飞 通讯员 邹 健 王 勤
“没有水库及时放水、提前做好水渠清淤扫障工作,‘救命水’不会来得这么快,我家的60亩稻田今年很可能颗粒无收。”衡阳县岘山镇更荣村种粮大户贺炳辉老人站在自家绿油油的稻田前,心情格外舒畅。
入夏以来,衡阳县持续高温少雨,很多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牛形山水库科学制定保水、引水、管水措施,提前做好水渠清淤扫障工作,保障周边农户用水之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衡阳县作为产粮大县,历来非常重视水利工作。近些年来,通过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城市防洪保护圈和夯实河长制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全县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改善水环境、提供水保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力量。
畅通“中梗阻”
老旧水渠“焕新春”
7月17日,洪市镇新泉村,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图景展现在记者眼前:一条弯曲的水渠横贯村庄,10余个工人有的手拿锄头,有的肩挑水泥,有的推着三轮车,头顶烈日在为老旧水渠翻修、疏浚。
新泉村共有两条建于上世纪的老旧水渠,总长约3公里。因年久失修,这两条水渠杂草丛生、淤泥堆积,已完全丧失灌溉功能。村两委近年来一直想修复这两条水渠,但苦于找不到修渠资金,故而修渠计划一直搁浅至今。
今年7月初,县里投资63万元招来施工队,对这两条水渠清淤疏浚,计划用一个月时间将这两条水渠修复疏通好,满足基本农田用水之需。
据了解,新泉村位于衡邵干旱走廊,村民们每年都会为农田缺少灌溉水而发愁。去年,由于天气干旱,村里的400多亩烟叶有一半绝收。(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