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4月26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首次放归长江

  新华社武汉4月25日电   25日,来自长江天鹅洲故道的4头迁地保护长江江豚分批顺利放归进入长江干流新螺和石首江段。这是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种群快速发展基础上,我国首次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此举对促进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回升,推动长江江豚保护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江豚(简称“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根据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2022年全流域江豚科考,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与2017年的1012头相比,实现止跌回升的历史性转折。与此同时,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繁衍、输出迁地保护江豚逾百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江豚迁地保护种群规模的快速增长,为迁地保护江豚野化放归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

  此次野化放归的4头江豚均来自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在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湾故道夹江水域放归的是2头5岁左右的雄性江豚,此前已经过2年适应性训练,基本适应长江自然水域的生存环境。在长江干流石首段蛟子河口水域放归的2头江豚为1雄1雌,分别是13岁和5岁。这两头江豚原在网箱内暂养,此次野化放归过程中,将先对其进行围网隔离、跟踪监测其自行捕食能力后,再引导其回归长江自然水域。

  4头江豚放归长江后,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将组织科研单位对其实施约3个月的定位追踪,持续监测和评估江豚适应能力及健康状况。若发现江豚健康状况不佳或不适应野外环境,有关部门将及时采取救护措施。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表示,迁地保护江豚首次放归长江干流自然水域,将有助于江豚自然种群数量持续恢复,改善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在实施江豚野化放归和安全监测后,还将总结编制技术规范,以进一步推动江豚野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学深悟透担使命 踔厉奋进新征程
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
“五一”假期客货流量大
今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5.23万名
我国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首次放归长江
新增就业297万人 形势逐步恢复
关于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的公告
邀请公告
持续发力稳就业促民生
清算公告
下列证件 声明作废
衡阳日报版面七A07我国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首次放归长江 2023-04-26 2 2023年04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