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吴 薇 郭 华 李志生
常宁市柏坊镇是人口大镇,有23个村(社区),6万多人。去年以来,为了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该镇在每个村(社区)聘用4位“乡村调解女能手”,参与调解婚姻家庭等矛盾,尝试用“半边天”的力量助力“平安柏坊”建设。
“这些调解女能手发挥女同志温柔知性、耐心细腻的特长,配合相关部门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积极、非常活跃,是巾帼建功的一张新名片,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助力乡村振兴做出了极大贡献。”4月21日,柏坊镇党委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
发挥巾帼作用 助力基层治理
“女干部多是柏坊镇干部队伍的特色。镇党政班子中女干部有4人,23个村(社区)的书记有5位女性,镇、村两级干部中女干部占了三分之一。所以,柏坊镇尤其重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为乡村调解女能手队伍的诞生打下了良好基础。”常宁市妇联负责人颇为自豪地介绍。
该市政法委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女干部在调解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中成效突出,决定总结这一经验并做强品牌,逐渐推广。于是,该市发挥乡村妇女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打造乡村调解女能手队伍,完善乡村自治格局,防范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家庭矛盾,以“小安”促“大安”,为常宁跻身全省经济十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去年4月起,该市对村(社区)进行摸底,将有热心参与公共事务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力、有文化法律素养、有一定的调解方式方法的“四有”乡村妇女造册,审核、上报成为“女能手”,并邀请司法部门专职调解员开展培训,从去年5月起确定在柏坊镇等乡镇开展试点。
柏坊镇组建了工作专班,镇妇联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调解工作及调解女能手的指导、联络。建立相关制度后,该镇每月组织矛盾纠纷摸排,开展调解工作,建立矛盾调解台账,定期总结、分享工作经验。通过发挥镇司法所、派出所、村“两委”干部、“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网格员、社会志愿者中的女同志力量,该镇迅速组建起一支支充满活力的乡村调解女能手队伍,积极协调化解基层矛盾。
从被调解对象到女调解能手
“去年,我朋友和邻居发生了纠纷,我就出面帮朋友理论。社区干部来调解,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很快化解了矛盾。看到我口齿伶俐、熟悉邻里情况,她们就动员我当‘乡村调解女能手’。我看是做好事就答应了。”杨家湾社区的“女能手”褚艳平说。每成功化解一起矛盾纠纷,她都有一种满足感。现在她积极性很高,一有空闲就主动学习法律法规,还参加调解团队去外村化解矛盾纠纷。
柏坊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组织乡村调解女能手普法进社区活动。女能手们在柏坊市场赶集日集合在一起发放法律宣传资料,共发放《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近1000册;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向女村民宣传乳腺癌和宫颈癌预防知识和疫苗的选择、接种方法等,为群众答疑解惑。
乡村调解女能手工作的核心是调解矛盾。自试点开展以来,该镇成功调解了多起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袁益村一产妇与镇卫生院发生医患纠纷,通过调解女能手和镇司法所的调解,避免了产妇和家人因长期官司带来的精神、人力及财力上的损失,维护了医院声誉和医护人员名誉。在一起二婚离婚案中,男方多次家暴,扬言要对女方父母和女儿不利。经调解女能手多次劝解,双方最终协议离婚,避免了因婚姻不幸给家庭带来的痛苦和潜在威胁。还有个男方吸毒成瘾、对家庭不负责任,女方要求离婚的案例,通过调解女能手和镇司法所的工作,避免了小孩无人抚育、女方合法权利无法保障的情况……在相关部门和调解女能手的共同努力下,该镇不少类似矛盾纠纷都及时得到了合情合理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