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刘敏 统筹/陈羽唯 唐兰荣 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琪 图/珠晖区委宣传部提供
春华秋实,砥砺奋进谋发展;时节如流,振兴突破结硕果。
3月14日,珠晖区正式开启两会时间。今年的珠晖区两会,召开在时序更替的春天里,召开在奋楫争先的潮涌时,注定是一场不平凡的“春天之约”。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在这一关键节点举办的珠晖区两会,对全区过去一年的成绩和经验进行全面总结,也将立足新起点新征程,聚焦新目标新任务,回答新一年工作如何谋划、目标如何标定等重要课题。
承载人民心声,肩负百姓重托,代表委员以真知灼见凝聚发展共识,以思想碰撞点燃智慧火花,推动珠晖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珠晖新篇章。
过去一年成绩单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效统筹★
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争先创优考核中排名五城区第一。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72亿元,同比增长5.3%;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8%,排五城区第一。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465元,增长6%,排五城区第一。
全区市场主体净增5638户,“四上”企业净增26家;净增规模工业企业7家,排五城区第一。
获评全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先进单位;中央综治办督办近十年的八大市场重大火灾隐患实现降级销案;信访工作考核位居全省前列。
★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创建乡村车间26家,力丰农业获评“2022年国家级生态农场”;3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20万元以上。
90%以上村庄达到绿色村庄标准,茶兴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茶山坳镇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中核金原获评衡阳首批产业链“头雁”企业;“北石化、南盐化”产业格局获省级层面认可;雁峰酒业成功申报衡阳市第一批非遗工坊;眼镜小镇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红光物流成功列入全国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19个承诺项目完成投资52.1亿元;新开工或竣工投资过亿元产业链项目5个,签约落地投资过亿元产业链项目5个,总投资124亿元;眼镜小镇首开区4.8万㎡标准厂房全面竣工;南岳学院新校区1年内建成开学。
★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激发强劲动力★
为603家企业实施赋“码”保护,产业和企业发展环境更好更优;累计为企业免税退税3.21亿元;选派113名党员干部下沉企业纾难解困,收集并解决各类问题162个。
“里巷先锋行”活动、“春风工作站”、“共享药箱”、临江社区“24小时不打烊”核酸采样服务等工作得到省市广泛推介。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2.54亿元,同比增长20%;新增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4家;白沙绿岛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衡阳人力资源现代产业园入驻企业40家,营收金额80.76亿元。
全年签约9个项目,引资153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000万元,专项债项目资金1.1亿元,争资引资总额排城区前列;签约引进深圳贽弘、上海德赟等7家制造企业入驻眼镜小镇。完成内联引资58.14亿元;累计开行中欧、中亚班列78趟次。
★城乡建管和生态环境不断提质升级★
保卫里、新风里、安居里等老旧小区变成网红打卡地;社区“三化”治理模式和“一核五入”里巷工作法得到人民日报、央视广泛推介。
东阳渡司法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区检察院获评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粤汉司法所获评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
大华社区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新华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光明村获评“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前进里社区、新龙村获评全省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前进里、荷花坪社区基层治理经验获评省基层智慧治理优秀案例。
★民生福祉和社会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全年累计完成民生支出10.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84%;25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圆满或超额完成任务。
首次开展区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教师免费中餐、戴家港电排站续建等5个民生实事项目,工作成效先后被省市媒体宣传报道。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45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17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6人,新华社区等11个社区(村)获评“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
受理公租房、保障住房分房435户,租赁补贴发放758户;五四、小湾、王江、上托、太山等安置点6158套安置房完成分配;1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建设,2543户群众人居环境即将得到提质升级。
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中医馆全覆盖,区中医医院成功申请全省中药共享调剂配送中心示范项目。
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404个。苗圃小学获评全国第三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玄碧塘小学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完成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1950户,新建家庭养老床位1300张。
省十四运会网球项目代表衡阳参赛,荣获金牌8枚,取得了单项全省金牌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高标准、高质量承办2022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建湘工业艺术园成功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点,康涵休闲山庄获评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点,冶金钓鱼台美食街获评衡阳宝藏街区。
未来珠晖新模样
【珠晖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省市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速同步。
【珠晖路径】
路径一:聚力抓产业兴实体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上规模。以白沙绿岛、国际物流港、眼镜小镇、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为平台,推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150万吨精制盐等项目建设,加快“七大产业”发展,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经济”国际物流运行新格局。
推动项目投资促进上台阶。全力推进59个重点项目建设,聚焦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农林水利等重点领域。围绕“五大中心、六大片区、七大产业”的发展路径,大力开展湘商回归暨返乡创业专项行动。
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上水平。发挥高等院校专家人才优势,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做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加快中科创新智谷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双创”高地。
路径二:着力优环境促发展
深化重点改革添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深化“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支持企业发展增活力。深入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等。
构建亲清关系聚合力。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构建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一网通办”,规范重点项目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强化市场主体全过程公正监管,让广大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前行。
路径三:大力抓建管提形象
在文明创建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背街小巷改造、老旧小区改造、遗留棚户区改造,全面落实全市“断头路”清零计划,常态化抓好背街小巷等精细化管理,让老街褪去旧妆换新颜,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在乡村振兴上下功夫。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耕种面积和产量;做优珠晖农业产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在基层治理上下功夫。全面深化“三化”治理和“一核五入”里巷工作法,充分发挥党组织关键作用,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体系,大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路径四:奋力破难题疏堵点
全力破解项目难题。深入推进城区拆迁安置遗留问题三年攻坚行动,进一步优化调整棚改工作思路,集中力量办大事,着力抓好苗圃东方里、冶金新风里、友爱里、荷花坪片等棚改项目建设。
全力抓活财税金融。突出抓好骨干企业、高新企业等服务,壮大存量税源,培育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产业集群、产城融合发展,培植税源。加快区闲置资产清查归集处理,盘活资源。
全力化解风险隐患。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时段,加大宣传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各行各业的安全稳定。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无证经营等非法金融活动。
路径五:竭力保民生增福祉
着力解决一批生活之难,让群众更顺心。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全面落实政策,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群众的家门口为群众解难题、谋发展。
着力解决一批后顾之忧,让群众更安心。大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擦亮珠晖基础教育名片,全力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着力解决一批心中之盼,让群众更舒心。不断加强文娱健身广场、文化站馆、农家书屋建设;大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利用优势承办好各类文体活动,真正让珠晖市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路径六:极力守底线护和谐
织牢安全“防控网”。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整治,加强重点行业、人员密集场所监管,持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全力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守牢生态“防护线”。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扎实开展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常态化抓好湘江、耒水保护和治理,做好2个国控站点空气质量管控工作,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让珠晖人民享受蓝天、碧水、净土。
筑牢稳定“防火墙”。扎实抓好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抓实抓细禁毒等底线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