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明达
近年来,市城管执法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长效化,通过“精耕细作”,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市民健康素养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从“天朗气清”的空气质量到“水碧山黛”的人居环境,从车水马龙的宽敞大街到灯光明亮的背街小巷……如今,我市的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善,市民文明意识不断提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城市变化,让雁城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不断提升:“衡阳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了!”
城市颜值全面刷新
市容环境改善“衡”有成效
“现在的街道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居家出行也感到更加安逸、舒心。”说到城市容颜变化,市民纷纷点赞。走在城区的各个街道上,记者看到,环境干净整洁,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绿色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商户门前统一按照规定摆放整齐,乱堆放、乱拉挂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路边车辆停放整齐划一,道路交通文明有序,市民出行环境有了质的提升。
保持环境卫生的有序整洁,离不开长效机制的保障。市城管执法局把卫生整治与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紧密结合,加大清洁和消杀力度,增加保洁人次班次,以及对生活垃圾收集点、压缩站、垃圾桶等的消杀清洗频数。配备足够机械化设备对城区主次干道和公共广场进行清扫保洁,最大限度发挥机械化效能,确保环境卫生工作到位。
2022年,该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奏响了文明创建主旋律。各城区通过严格实施道路作业“五定五净”、公厕管护“五无三净一到位”、垃圾站房“三净一有”、果皮箱“两净一无”等标准作业,环境卫生质量全面提高。全年城区环卫部门累计清除牛皮癣约4.6万处,清理暴露垃圾450余处、清理卫生死角560余处、全面清理河道水域垃圾约3000吨,维修公厕27座,提质改造公厕14座,增设分类垃圾桶554个,增设垃圾分类亭170座。
治理成果惠及百姓
重点行业领域整治“衡”有亮点
暖暖春风拂面来,吹绿了湘江两岸的红花绿草,引得大批市民前来休闲观光……为了广大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近年来,城管环卫部门对河道治理从未停止,通过开展综合考核、河道保洁、焚烧整治等行动,对三江六岸垃圾开展全面整治,全力为人民群众打造“碧水蓝天”的环境。
漫步衡阳街头巷尾,街道、马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意浓浓,令人心旷神怡。这般变化,源于市城管部门持续开展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后开展了垃圾运输车、果皮箱、保洁车、垃圾桶、公厕管护专项整治,提升了设施管护水平,同时结合“补窗行动”“雁阵行动”“清洁雁城行动”三大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重点解决了社区卫生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难点问题,保持了全市环境干净整洁、文明有序。
另一方面,生活垃圾分类“雁城模式”也初显成效。环卫部门协助市垃圾分类办公室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教,建成了莲湖广场、南湖公园、东洲岛景区多个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向市民群众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同时还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居民群众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显著提升。如今,高新区和石鼓区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域推进,其他城区在示范片区的基础上,新增一个街道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示范效应不断增强。
提升创文巩卫工作质量
群众生活品质“衡”有提升
近年来,市城管执法部门不断加大创文巩卫工作力度,通过督促所属各单位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完善垃圾运输作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措施,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面貌,推动我市从“卫生城市”向“健康城市”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保障我市空气质量,各城区环卫部门的洒水车、雾炮车在大气污染指数超标天气实行降温降尘作业,有效应对了臭氧污染高温天气。同时,还通过完善垃圾运输作业质量标准和办法、加强设备维修保养以及新建2号生产线的投入使用,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并通过对大量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和对餐厨废弃物集中收运与处理,切实做到了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志愿服务上,该局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与“我的衡阳·我的奋斗”垃圾分类宣传、文明创建“敲门行动”“挥锹铲土添新绿 义务植树促文明”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大力培育和弘扬时代新风,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创文巩卫的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创文巩卫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