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08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盛唐时期缘何没有大规模修筑长城

  ■张翼

  为了防御突厥,以黄河为界,沿着秦汉长城防御区一线,在黄河北岸阴山以南的东、中、西三个方位,唐王朝修建了三座受降城,并随之设置了数量达到1800个的烽堠,东西呼应,北拓300里,构筑起了坚固而有效的防御体系。事情发生在唐中宗时期。到了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白居易写诗赞之曰“韩公创筑受降城,三城鼎峙屯汉兵。东西亘觉数千里,耳冷不闻胡马声”(《城盐州-美圣谟而诮边将也(贞元壬申岁,特诏城之)》),韩公就是请命修筑受降城的名将兼名相——朔方军总管张仁亶,又名张仁愿。

  唐朝没有大规模修筑长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在东北个别地区有据称是零星的唐长城遗址的发现,很可能是武则天统治时期渤海国和高句丽所修筑,体量各方面近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唐朝的丝绸之路繁荣情况却丝毫不亚于汉代,西域地区的烽燧、守捉、馆驿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中断,从长安到边关,30里设置一处烽堠,瞭望预警又查验关文,反而更加密集而稳固。

  玄奘西行取经,到了当时已迁移到瓜州的玉门关,刚过了第一座烽堠,就被戍守边关的将士发现并扣押。在查验相关公文之后才放行。高效应急的邮驿系统,也以30里设一陆路驿站,并有水路驿站相辅助的方式建立起来,1700处驿站,5万人规模的邮驿服务人员配置,确保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顺畅推进。

  “秦筑长城比铁牢,番戎不敢过临洮”,唐朝文人当然很清楚长城的巨大威慑价值。可是当时茶马贸易、绢马互市的规模和频次着实很高,有形的长城显然是贸易往来的巨大障碍,热闹的边贸城市才是各方所需,饮茶习俗从内地传播到边疆,也发生在盛唐。李世民有句很著名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自家兄弟姊妹之间筑高墙,怎么体现这种博大之爱呢?他委任李世勣于并州戍边,于是使得突厥畏惧这位大唐名将的威风而不敢犯边,边境安宁祥和,“岂不远胜筑长城耶?”此后多次,李世民都表达过对于“劳民远修障塞”和“筑障塞”的反对意见,修长城之议遂不再提起。

  手里有可用之人、能用之人、堪用之人,李世民当然有足够的理由不筑长城。战神名将就是一个个长城,“但使龙城飞将在”,一度不是一个假设性问题,而是事实。而且这些将领既是军事帅才,又是民政和经贸往来的干吏,各方面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为数不多的边患短时期内处理之后,就是长期的互市贸易、文化交融。由此当然也就节省了大量民力。至于后来由此而起的藩镇强势以及藩镇割据和王朝覆灭,则是另一个更具系统性的问题,这个板子不能打在不修长城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石廪峰怎么没能成为桃花源
盛唐时期缘何没有大规模修筑长城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盛唐时期缘何没有大规模修筑长城 2023-01-08 2 2023年01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