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曹梨 刘雁峰)“农民是以种田为生,稻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就是要把田种好,水稻和经济作物都要种起来,把田种好是我最大的心愿。”近日,衡南县车江街道白水村村民、村网格员何利阳一边忙着冬种,一边跟记者分享喜悦。
晚稻丰收后的白水村,空气中都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村民们开始了冬种田地的翻耕。村组边、田野上,“种好责任田 切实保护耕地”等宣传牌四处可见……该村相继召开屋场恳谈会,结合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宣讲以“田长制”为抓手、守好耕地的重要意义,“恳”出了“田长制”耕地保护的新气象。
“如今村民的耕地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人人自觉落实整地深翻、秸秆禁烧还田等措施,让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营造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白水村党总支书记、村级田长何军成说,“村里形成了副田长4人、网格员15人、监督员1人、执法员1人的管理体系,做到每一块田有人管,不抛荒一块田。”
为加强田土管理、确保粮食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住耕地红线,车江街道率先在全县建立“七管”职责,推进“田长制”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街道党工委书记唐云说:“以落实‘管面积、管抛荒、管灾情、管用途、管生态、管设施、管宣传’职责为抓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格局。”他高兴地说,这些“管田”经验的取得,得益于屋场恳谈会收集的意见建议。全街道累计召开“屋场恳谈会+田长制”“屋场恳谈会+耕地保护”45场次,营造“人人当田长”“丘丘有人管”的良好氛围。通过召开屋场恳谈会,家家户户签订承诺书,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耕地保护中来,有效遏制了“非农化”“非粮化”,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衡南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成立了县级田长制工作委员会,采取“田长+监督员+执法员+网格员”管理模式,建立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全面推行“田长制”巡查工作机制,落实“七管”职责;推行“三保三强三结合”工作机制,运用“屋场恳谈会+田长制”“屋场恳谈会+耕地保护”,紧紧依靠群众,形成“党群连心、上下齐心、人人用心”的工作格局,让每一块耕地都有人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