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 珂 通讯员 易建军
眼下,晚稻已陆续进入收割期。连日来,在衡阳县西渡镇咸水村,农户们抓住有利时机收割晚稻,在平整完的土地里移栽油菜苗,新播种的油菜展现出一片盎然的生机。
在同一块田里,先种植双季稻,完成收割后,接着再种植一季油菜,这是衡阳县近年来力推的“稻稻油”粮食安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通过引进油菜毯状育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新技术,让稻、油两种作物无缝衔接,将“农闲田”变“效益田”,实现产量效益双提升。
“之前冬闲田很多,很多农民收割完水稻后,土地便闲置下来,等着来年再种植。自从推广‘稻稻油’种植模式,‘水稻+油菜’接茬轮流种植,闲田变成了‘油田’。冬天种油菜,春天收菜籽,夏天种水稻,秋天收稻米。”村民冯兴龙告诉记者,“稻稻油”不仅形成了耕地轮作的新模式,保障了粮食、油料等农产品的供给,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土地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采访中,记者又来到衡阳县香稻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智能育秧工厂,只见一盘盘油菜苗如绿油油的地毯,长势喜人。这是衡阳县今年首次引进的新技术——油菜毯状育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技术,其将油菜苗培育成机插水稻苗一样的盘根成毯的毯状苗,经过移栽机切块对缝插栽,就可以像种水稻一样全程机械化作业,让农民实现轻松种植。
衡阳县种粮大户杨小龙是受益者之一,今年他计划种植400亩油菜。
“以前油菜育苗移栽都是人工,一个人每天最多种2—3分田 。这项新技术出现后,农户利用机械就可完成育苗、开沟、移栽工作,一天能种植20—30亩田。”杨小龙告诉记者,按照目前进度,10多天就可完成油菜大苗移栽种植,在实现产量效益提升的同时,还将大大减少人工成本。
衡阳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林忠秀介绍,油菜毯状育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技术实现即耕即栽,这种方式在今年旱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油菜旱情用水的需求。同时,这项技术可以减少茬口矛盾和成本,移栽效率提高80%以上,能带动全县双季稻区的油菜生产,促进油菜扩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应对今年夏秋冬连旱,衡阳县早谋划、早部署,大力推广“稻稻油”高效种植模式,引导、鼓励农户利用水稻收割后的闲置稻田接茬种植油菜,推行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生产。今年,全县规划油菜种植面积70万亩,扩种面积2.71万亩。目前已完成油菜播栽58.83万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