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全市统一战线传达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
~~~市沿江风光带事务中心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市路灯管理处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因环城北路局地全封闭施工——~~~
市网球队:~~~
~~~
2022年11月02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稻稻油”模式让闲田变“油田”
智能育秧工厂,一盘盘油菜苗如绿油油的地毯。
农户驾驶收割机抢收晚稻。

  ■文/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   珂   通讯员   易建军

  眼下,晚稻已陆续进入收割期。连日来,在衡阳县西渡镇咸水村,农户们抓住有利时机收割晚稻,在平整完的土地里移栽油菜苗,新播种的油菜展现出一片盎然的生机。

  在同一块田里,先种植双季稻,完成收割后,接着再种植一季油菜,这是衡阳县近年来力推的“稻稻油”粮食安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通过引进油菜毯状育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新技术,让稻、油两种作物无缝衔接,将“农闲田”变“效益田”,实现产量效益双提升。

  “之前冬闲田很多,很多农民收割完水稻后,土地便闲置下来,等着来年再种植。自从推广‘稻稻油’种植模式,‘水稻+油菜’接茬轮流种植,闲田变成了‘油田’。冬天种油菜,春天收菜籽,夏天种水稻,秋天收稻米。”村民冯兴龙告诉记者,“稻稻油”不仅形成了耕地轮作的新模式,保障了粮食、油料等农产品的供给,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土地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采访中,记者又来到衡阳县香稻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智能育秧工厂,只见一盘盘油菜苗如绿油油的地毯,长势喜人。这是衡阳县今年首次引进的新技术——油菜毯状育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技术,其将油菜苗培育成机插水稻苗一样的盘根成毯的毯状苗,经过移栽机切块对缝插栽,就可以像种水稻一样全程机械化作业,让农民实现轻松种植。

  衡阳县种粮大户杨小龙是受益者之一,今年他计划种植400亩油菜。 

  “以前油菜育苗移栽都是人工,一个人每天最多种2—3分田 。这项新技术出现后,农户利用机械就可完成育苗、开沟、移栽工作,一天能种植20—30亩田。”杨小龙告诉记者,按照目前进度,10多天就可完成油菜大苗移栽种植,在实现产量效益提升的同时,还将大大减少人工成本。

  衡阳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林忠秀介绍,油菜毯状育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技术实现即耕即栽,这种方式在今年旱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油菜旱情用水的需求。同时,这项技术可以减少茬口矛盾和成本,移栽效率提高80%以上,能带动全县双季稻区的油菜生产,促进油菜扩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应对今年夏秋冬连旱,衡阳县早谋划、早部署,大力推广“稻稻油”高效种植模式,引导、鼓励农户利用水稻收割后的闲置稻田接茬种植油菜,推行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生产。今年,全县规划油菜种植面积70万亩,扩种面积2.71万亩。目前已完成油菜播栽58.83万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稻稻油”模式让闲田变“油田”
为奋力谱写衡阳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用心用情绘好滨江空间“工笔画”
绿岛大道初现轮廓 加速推进全线贯通
践行责任和担当扎实推进城市照明管理工作
两条公交线路走向临时调整
勇“网”直前 追梦不止
蒸湘短波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稻稻油”模式让闲田变“油田” 2022-11-02 2 2022年11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