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忠犬帕尔玛》~~~
2022年09月04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李氏,一个百家姓之外的复姓

  ■刘定安

  衡阳县渣江与石头桥、黄门桥、狮子桥和富田、上峰之间,有个村子叫乌鸦塘。

  该村有17个村民小组(屋场),以村部、学校所在地乌鸦塘为中心,分布在3公里的丘陵地区和半山区。现有在籍村民2000余人。以户主姓氏统计,刘姓占90%以上。乌鸦塘地处渣江镇西北方边境,分别与原界牌区的醒狮乡张公堂村、富田乡沙溪村(现为石市镇)、官埠乡的水山村、官埠村、同庆村、官一村接壤。

  历史上曾先后属于永福乡(明)、十五都十四区(清)、重安镇。民国属于第八区、昌平乡。1949年以后,属于第十二区杉王乡、群峰公社、渣江公社、官埠公社、渣江区官埠乡。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改名杉王大队。1981年,恢复乌鸦堂村名。时有村民以乌鸦之名不雅,遂改名为乌雅堂村。走进这些村民家中,迎面可见堂屋的祖先牌位无一例外写着:本宗堂上刘李氏先祖之神位。面对客人惊讶的表情,主人会饶有兴趣地告诉你,关于这一独特姓氏的来历,以及这一来历与地名奇妙的契合。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农历二月,衡阳西乡一带草色已经泛绿,潺潺溪流千回百转,欢快着奔流到岳沙河里。距九峰山东麓的上峰乡5里之遥的新塘湾,李公仲荣府上张灯结彩,宾客盈门,大红囍字把老宅子映衬得喜气洋洋。来自金溪庙的李氏族人和亲戚们把数十张酒桌坐满了,推杯换盏,猜拳行令,好不热闹。也有人议论纷纷,颇有微词。有的族人叹息着说:“这新郎官远天远地的,不知根不知底,到时候一走了之,李府还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有的人摇头晃脑,说:“常言道:女大三,抱金砖。可这大十岁,到头来会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呀?”

  原来,新塘湾李氏二房仲荣公家道殷实,却膝下无子,只生一女,年过二十尚待字闺中,仲荣公为此忧心忡忡。就在这一二年,有一个姓刘名于先的小货郎,来自江西吉安,常常到府上落脚借宿。一来二去,小货郎的厚道勤快,让仲荣公老两口看在眼里,不由得动了心思,就旁敲侧击地打听起刘于先的身世家况。得知小货郎尚未婚配,又喜又忧。

  喜的是刘于先千里迢迢,投宿李府,莫非真的是天作之合?忧的是,刘于先只身一人到此,以货郎为生,其家庭背景一无所知,不知道靠不靠得住?而且李家千金早已过了婚配佳期,比刘郎足足大了10岁!刘于先是否愿意?

  老两口的心思,女儿知道,自然听从父母之命。只有刘于先浑然不觉,第二年又来到李府借宿。一年后小伙子个子又长高了,待人接物更懂事了,仲荣公老两口越看越喜欢,按捺不住,向刘于先摊了牌。

  不知道怎么回事,刘于先反正是答应了这门在当时肯定是反常的婚事。并且同意入赘李家,从李姓,改名李嗣龙。

  婚后次年(1449年),生长子惠完(字景齐),1456年生次子惠知(字海齐)、1461年生三子惠进(字和齐),即今日乌鸦塘刘李氏三大房也。所生三子,俱姓李。明弘治元年(1488年),生长孙思荣(字策如,号春台)。1500年,长孙思荣12岁,开房老祖宗于先去世。思荣成年后以明经(贡生的别称。贡生是科举制度中地方秀才升入国子监的身份。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任浙江省衢州府龙游县知县,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明而且哲,知甥孙不可以承外氏宗,又重违祖母遗命,故复姓刘,而李亦并称。若复姓然,示不忘也”(清嘉庆十四年《乌鸦塘刘氏初修族谱》第一卷艺文类《初修大房序》语)。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乌鸦塘刘祖焕(字象勋,号质夫。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十一月初九辰时生,咸丰元年七月二十七日辰时卒。寿八十一岁。郡优廪生。己卯科乡试敕授文林郎。嘉庆五年(1800年)恩科第六名,亚魁。

  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进士,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1817年)补行殿试,钦点即用知县。特授山西文水县知县。先后主讲莲湖书院、西湖书院、东山书院、石鼓书院,并任莲湖书院、西湖书院山长,为思荣公九世孙。)

  在北京请其乡试主考官赵佩湘为族谱作源流序,赵氏亦在序中开头写道:“焕始祖于先公,婚于李,后李氏三世,而仍还其宗氏,曰刘李,不忘也”。祖焕同年、时为翰林院编修的陶澍亦在为祖焕的祖父克任(名子宏)公写墓志铭时,也记述了这一情况。

  2013年4月14日,笔者与大房代表桔林和二房代表传汉老人赶到金溪庙那边,走访了李氏大玉公一支族长和六修族谱主修李荣华,查阅了李氏于民国初年修的五修谱。看到关于乌鸦塘刘氏始祖刘于先的正式记载:李氏高祖文星——开明——生子三:仲伦、仲荣、仲华。仲荣无子,招江西吉安人刘于先为婿,改名李嗣龙。生子三,未四世,而刘复姓,即今乌鸦塘姓刘李氏是也。

  遗憾的是,因为后来思荣公开始恢复刘姓,李氏五修谱里,就没有详细记载乌鸦塘刘氏始祖刘于先的其他信息。但是,可以肯定,李氏四修、三修肯定有。李荣华介绍说:刘家恢复姓刘时,李家要求刘家的辈分,五字为一句,每句里要有李家辈分里一个字。对照李家辈分,确实与传说相符。据乌鸦塘刘氏初修谱记载:老辈分是“智惠思财廷”,初修谱定的辈分是“世代朝天子,荣祖万年兴,培本传嘉德,鸿文远相承”。衡阳人读“智”与“继”是一个音。所以,乌鸦塘刘氏后人300多年后修宗谱时,只知道老祖宗江西来的时候叫刘于先。后来叫智信还是继信呢?并不清楚。

  初修谱时,按与李家约定的,辈分的每句中间,都有一个字是李家辈分中的。所以,至今,乌鸦塘刘氏尚不清楚始祖究竟来自江西吉安哪个乡?哪个村?还有许多疑问,比如,第三代开始,祖先们寻找过吗?

  为什么不知道在吉安哪个乡哪个村呢?于先公的父母是谁?他有兄弟吗?他的祖居地应该也有祠堂吧?故乡的亲人就没有联系过他,来衡阳看望过他吗?如果他回去探望过亲人,亲人也知道他的下落,那么,他的家族修谱的时候应该会把他记录进去啊。

  他的班辈是智,那智字之前的辈分是什么呢?至少,他的父亲辈分,他应该记得吧?那,为什么只从“智惠思财廷”开始记录呢?他如果有些文化,就应该完整地记录故乡江西吉安家族的情况啊。如果他没有文化,那“智惠思财廷”这几个老班次又是怎么记录下来的呢?

  为什么清代一修、二修的时候没有弄清楚这些情况呢?那个时候,家族可是出了一批有功名的子弟呀。比如祖焕公,清同治年间的进士,曾国藩的好友,彭玉麟父亲的挚友,在山西等地为官多年,同治年间二修谱里收入的曾国藩、彭玉麟等名人写的序,就是受他所请啊,凭他当时的条件,怎么就没有访问清楚祖籍地呢?是不是与李家有约定?约定严苛到不得与老家亲人联系?不得向子孙们说起身世来历?这些,隐隐约约有些迹象,但只能是千古之谜了吧!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乌鸦塘刘氏合族初修宗祠,选址于新塘湾背后一处坐北朝南小盆地,背后山势缓缓起伏,左右山坡如双臂,向东西延伸而去,正前方,有山名为笔架山,整个地形如座椅稳固。前有小溪傍着石板路由西向东流过,三口水塘由小到大依次排列,水塘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祠堂立大门那天,门前水塘周围的树木上落满了乌鸦,族人大为讶异。族长头脑里灵光一闪,当即召集族人代表会议,提出祠堂名字就叫乌鸦塘,并且由十二代孙祖煊(清朝国学生)洋洋洒洒写下《乌鸦塘记》,讲述取名的理由及意义。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还把这篇祠堂记收进了族谱。

  为了体现刘李复姓的特点,在乌鸦塘刘氏宗祠的大门前庭梁柱上,刻着这样一副楹联:气汇函谷;春满彭城。

  函谷者,寓意老子骑牛的典故也。彭城者,刘氏郡号也。显然,乌鸦塘刘氏族人对于始祖于先公当年入赘李氏为子婿的历史是尊重的,对于李氏仲荣公是尊重的。虽然按照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甥孙不可以承外氏宗”,为此而恢复了刘姓,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采取以全体族人刘李并称的复姓形式来铭记刘李两家历史,并且把祠堂命名乌鸦塘,取“鸦有反哺之义”之意,证明这个从江西来衡的刘氏家族,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家族。而从乌鸦塘刘李氏复姓这一独特的姓氏,可以反映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道德传统及其旺盛的生命力。

  乌鸦塘刘氏的杰出者,当数第十五代孙刘兴渤,即林铁。河北党史研究室出版的《林铁生平与年谱》介绍:林铁,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北京、巴黎、苏联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冀中军民与日伪军进行顽强斗争,为晋察冀全区的战略反攻,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仍坚守冀中,建树颇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第一书记达17年之久,为河北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立下不朽功勋。

  林铁,原名刘兴渤,字树德。1904年出生于四川万县的一个地主家庭。祖籍湖南衡州府渣江乌鸦塘。幼年时就读于万县后山龙门书院。林铁之父刘年成是这个书院的教书先生,无论在书院还是在家里,他都能得到严格教育。加之林铁学习努力,名列前茅,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评称他的文章“新清老练、别具一格”。林铁是一位少有大志者,在万县中学读书期间,开始追求进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不但震撼了万县整个山城,也震撼了林铁少年的心灵。他出于对军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痛恨,勇敢地参加了反对日轮进入万县码头的斗争。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雁歌留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刘李氏,一个百家姓之外的复姓
讲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忠诚和人性的抉择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刘李氏,一个百家姓之外的复姓 2022-09-04 2 2022年09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