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 灿
“太感谢学校和老师的辛勤培养了!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我还能上本科院校!”衡阳铁路运输职业学校学生李若冰今年参加对口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录取,她满怀感激地对学校董事长王昶明说。
衡铁运校一直坚持立德树人,质量兴校,成功探索出了“对口升学”与“优质就业”的“一体两翼”双特色办学模式。同学们在学校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学校鼓励同学们参加对口升学。今年全校有850多名学生参加单招和对口高考,共有810多人圆了自己的大学梦。秦余红、杨玄意、李华升、邓云辉等7名学生对口高考数学还得了满分,又一次创造了佳绩。
勤奋向上实现完美“逆袭”
三年前,李若冰因中考成绩不理想来到衡铁运校学习。虽然是上职业中专,但她心中一直无法忘却大学梦。她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抓紧时间学习对口高考各门课程。老师们时时刻刻都鼓励她。她的数学基础比较差,数学老师王老师便不厌其烦地辅导她。通过三年的努力,她终于实现完美“逆袭”。
“其实第一次走进衡铁运校,我原本是打算来退学费的,因为我发现自己被普高录取了。”来自临武县的学生黄江涌回忆起三年前和学校的“相遇”,至今还非常深刻。可老师领着他和妈妈在学校走了一圈,他立刻就打定主意不退学了。“学校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特别是实训楼上‘明德笃行 博学精技’几个醒目的大字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突然就觉得中职也许并不是自己以前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于是就坚定地留了下来。现在想起来,我的选择果真没错。”黄江涌笑道。今年他考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中职是我们考大学的另一个途径,不一定要死盯着普高,因为它适合我们这样基础偏差的学生,让我找到自己‘发光’的途径,学校文化课的学习任务相对其他专业来说重一些,但和普高的文化课比起来就要轻松许多,专业技能课是我自己喜欢的,学得也用心一些,感觉得心应手。”黄江涌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高铁司机。
像李若冰、黄江涌这样通过学校对口升学,圆了大学梦的学生还有很多。三年前因为中考失利上不了普高,对比上普高的昔日伙伴,心理落差大,比较自卑。带着不甘心,他们来到衡铁运校,没想到,命运馈赠他们的远超预期:一流的办学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严格的管理,尽职尽责的老师……同学们在这里收获了知识与技能,学会了做人,取得了骄人的好成绩,他们对美好的未来都充满了信心。
“甜、苦、宽、严”是成功秘诀
“班里所有的同学都高考过线了,我太开心了!这些孩子是我一手带过来,我爱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班主任余婵一说起她这一届学生就特别激动。在余婵眼里,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她和任课老师都会充分去挖掘孩子们的闪光点,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成长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们学校对口升学年年创佳绩,也一直处于全省同类学校前茅,近几年学校先后有5200多名学生通过对口升学进入高校深造。这些年,学校把全部的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在孩子们身上。抓管理,抓质量,为他们配备了最好的老师,一手抓文化课,一手抓职业技能,为他们成才成长搭建理想平台。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是发自内心地高兴。”王昶明十分感慨地说。
王昶明表示,学校紧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强化教育定位,坚持对口升学和优质就业并重,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坚持一手抓学历提升,助力学生圆梦大学,人生出彩;一手抓技能提升,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记者问他衡铁运校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王昶明说,首先,学校的教师严格按照“甜、苦、宽、严”四原则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纪律上、生活上尤其是行为习惯上严格要求,在心理上、思想上关怀备至,让孩子们感觉学习生活是甜的,学习刻苦,努力上进。宽严相济,倾注爱心,呵护成长,多用拇指,少用食指。其次,采取多元评价办法,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之发扬光大。老师们用伯乐的眼光、园丁的耐心,去发现学生的特长,把学生人性中潜在的真善美之光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使他们觉得自己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长处,从而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第三,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两个固定的大型活动,一个是艺术节、一个是运动会,让全体学生参与,项目涵盖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涉及体育竞技、演讲、手工、表演、声乐、器乐、舞蹈、模特等几十种类型,还会根据素质认证评出孝敬父母之星、刻苦学习之星、强身健体之星、助人为乐之星等十类校园之星,从而使学生成为乐观向上、健康活泼的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