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您好,有个情况想跟您核实一下,您最近去过哪些地方?是否做了核酸检测……”近日,在衡阳市卫健委信息排查小组办公室,蔡珊正在耐心地与中高风险地区返衡人员电话联系,核查着信息。
蔡珊是衡阳市卫生健康委政策法规科科员,2020年疫情发生以后,市卫健委组建了信息排查小组,她被抽调至该小组,是小组中“组龄”最长的一员。
蔡珊介绍,信息排查的工作主要负责收集、汇总省联防联控机制推送并下发到全市各县市区的中高风险区入衡人员数据;督促排查单位及时到省系统进行反馈处理;将排查完的信息推送给防控组;制作相关统计报表等工作。同时,也要承担部分电话摸排任务。
“我们要将重点人群的信息摸排清楚,让防控组迅速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切断传染源,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扩散。”蔡珊直言,每天的信息排查工作,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大考”,省联防联控机制每日推送数据多,且推送时间、次数不确定,有时凌晨一、二点都推送数据,有时一天推送的数据量高达12000多条,她必须按照日清日结的要求,在每天15点统计全市各县市区排查到位率排名情况。
蔡珊说,排查的对象需要一个个去电话联系,而很多排查对象除了一个电话号码,什么信息都没有,这也是工作较难开展的地方。“我们必须详细询问排查对象身份信息、从哪里来,现在住所地、近期核酸检测情况等信息,这些对时效要求极高,需要2小时排查到位,因为一旦错过最佳时机,没有及时管控到位,则有可能导致疫情风险扩散。”蔡珊坦言。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传播速度赛跑,“5+2”“白加黑”是蔡珊的工作常态。小组成立的第一年,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没法轮班,蔡珊每天都面临着繁重的排查任务,同时还需要做好自己所在科室的本职工作。两年多来,她累计利用晚上、周末及节假日加班信息排查约2000余小时,平均每周达20余小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蔡珊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为做好信息排查工作,她对孩子少了应有的陪伴,很多次晚饭吃到一半就得放下碗筷投入工作,很多个深夜以排查的电话声伴小孩入眠。蔡珊与信息排查组各位同事一起,用一通又一通的电话、一页又一页的记录、一张又一张的表格,高质量完成排查任务,实现了排查及时率、到位率连续保持全省第一,筑起了全市疫情防控的最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