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刘雁峰 刘凯文
盛夏七月,又是黄桃成熟时。近日,在衡南县柞市镇阳兴村唐古组遵信合作社黄桃基地,因为采摘时间问题,负责人肖立东与弟弟肖立湘争了起来。
开园才3天,在树上的“黄金果”销售正旺时,肖立湘却叫停了,哥哥坚决反对。这是什么原因呢?肖立湘说:“黄桃寄给客户,反馈的信息说甜是甜,就是有点生,还熟一些口感就更好了。”肖立东反驳道:“如果现在不卖肯定会有损失……”
说着,肖立东打电话向县职业中专“求助”,农技老师王芳敏当天下午就赶到基地,为争执中的兄弟俩当起了“和事佬”。他要两人分别摘个黄桃,并要他们说说选择的理由。哥哥肖立东摘的黄桃确实有些生。王芳敏用“观、品、摸”三步法,告诉两兄弟如何辨别黄桃成熟度,化解了争执。
“听了老师指导,我学会了辨别黄桃成熟度的方法,以后采摘心里就有底了。”肖立东高兴地说。弟弟肖立湘也高兴地表示,要把最新鲜、好品质的黄桃送给客户。随后,两兄弟就黄桃施肥、修枝、管理等知识虚心请教,王芳敏结合地理条件、自然因素、专业技术,详细讲解施肥原则、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等。
相似的一幕也在参加县职业中专四期移民技能培训的学员阳吟风的养殖场里出现。今年,他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生态种养旅游基地。为了技术保障,请来了衡南县职业中专兽医老师杨帮友,在新建的养殖场咨询生猪科学养殖技术。
杨帮友说:“养猪要注意品种、饲料管理和疫病防治,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其中,疫病防治是重中之重,必须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医’……”现场讲课让阳吟风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引进食药两用的瓜蒌优良品种种植,用附属产品喂猪喂鸡。同时,把鸡粪猪粪通过生物发酵变成有机肥用于瓜蒌种植,经济环保一举多得。”
近年来,衡南县职业中专践行“工匠精神”,与县移民服务事务中心深化合作,持续做好跟踪服务“后半篇”文章,把技能培训课堂搬到“田野”上,设在群众身边,把“个性定制”贯穿始终,推动技能力量下沉到基层,激活“神经末梢”,畅通“毛细血管”,以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圆了不少库区移民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