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见习记者 李曾 通讯员 黄云慧) 9岁的女孩小玲(化名)长期有不明原因腹痛的情况,因疼痛持续时间较短,家长并未引起重视,直到最近小玲进食后疼痛突发加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紧急送入衡阳市中心医院。结合CT检查及病史,该院胃肠外科诊断小玲为因异食癖引起的胃结石症,通过手术从胃里取出大团头发。
入院后,经CT检查发现,小玲胃内有大片团状内容物,内镜下可见到小玲整个胃腔几乎被头发塞满,由于留在胃里的时间太长,这些头发经过胃酸的“加工”和胃的“蠕动”,形成了有点硬的“胃石”,通过胃镜反复切割,仅取出少量毛发,无法完全取出。胃肠外科主任谭曙光告知小玲家长手术必要性及风险性,征得家长同意后转入胃肠外科开展手术治疗。
考虑到小玲年纪小、预后效果及反复内镜下取出异物对小玲的不利影响,该科副主任医师李志远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决定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胃切开取石术。术中,李志远带领团队在腹部打3个小孔再在胃壁切开一个小口,见到小玲胃腔几乎被密密麻麻的头发填满,通过腹腔镜的操作器械,一大团头发被从胃里取出来。术后小玲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
“异食癖是一种进食障碍,多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时期,患者以持续性嗜食非食用性物品或无营养物质,如泥土、头发、肥皂、树叶等,持续地进行难以控制的咀嚼与吞食,可导致贫血、腹泻、便秘、铅中毒、肠梗阻、寄生虫感染等多种并发症。”李志远介绍,导致异食癖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定论,可能与生理上的体内微量元素缺乏、心理上的强迫症或者其他情绪需要寄托或发泄相关。
李志远提醒,异食癖高发于儿童,家长们应当做好以下工作,及早干预才能有效预防异食癖的发生:做好引导,通过正确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到吞食异物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做好对孩子行为的监督工作,密切观察孩子,留心他们的行为细节,若发现孩子进食异常,要及时干预,必要时就医;适当补充锌、铁等微量元素,当缺少这些微量元素时,有可能会导致代谢障碍以及味觉紊乱,这是目前公认的导致异食癖的一个可能性因素;对心理健康引起足够的重视,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多陪伴孩子,满足他们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缓解他们在生活以及学业上的压力,才能避免他们通过不正常的方式寻求刺激和安慰。
“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李志远提醒,若发现孩子或家人有异食现象,应该带他们来医院做一个全面检查,检查营养情况,同时进行心理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应当给予充分的谅解和温暖的呵护,引导他们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